黃秀梅
(甘肅省和政縣李家坪幼兒園,甘肅 和政 731200)
當前,幼兒教育成為了兒童教育的重點,怎樣提高幼兒教學成為了幼兒教育者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育發展中所必須的。作為幼兒教育老師,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深入研究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改進與創新活動,提高幼兒教學效果也是當前教師對于幼兒教育的追求,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載體,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處的點撥,簡潔凝練的概括,能引導學生游覽課堂的殿堂,從而促進他們心智的成長。
在設計導入語言時,教師應努力把興趣引發、動機呼喚放在首位,重視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熱情。
主要指教師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圍繞活動主題進行導入。這種導入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能很快集中幼兒注意力。如大班社會《快樂的新年》中,教師這樣導入:“新年是人們最向往的節日,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是用怎樣的方式來慶祝節日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錄像吧。”這種“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語言樸素、自然,更貼近幼兒生活,會讓幼兒產生親切感。
主要指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置懸念,通過問題引發幼兒學習興趣。這種導入語言能讓幼兒產生神秘感、好奇心。如大班科學《漩渦》中,教師這樣導入:“這是一支神奇的筆,只要你把筆直直地站在水中不停攪拌,你將會有許多有趣、奇妙的發現”。這種具有懸念式的導語將問題直接拋給幼兒,可讓幼兒頓時萌發好奇、探究的欲望并樂于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主要指教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導入,渲染活動氛圍,引發幼兒情感共鳴。這種語言具有煽情作用,在情感上萌發幼兒學習愿望。如中班科學《美麗的雪花》中,教師通過讓幼兒欣賞雪景方式導入:“雪花漫天飛舞,有的飄落在高山上,有的飄落在農田里,有的飄落在草地上,雪花都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如此優美動情的導入語言怎能不激發幼兒迫切欣賞雪景的愿望呢。
幼兒園每天的教學內容和組織的活動都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每天活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在平常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教育內容和游戲中的德育因素。
比如:我們可以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或者童話故事教育孩子們團結友愛,同時我們還可以組織孩子們參加表演和集體節目培養孩子們的紀律意識和集體的榮辱感,在這些的活動,孩子們會學會在游戲規則下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學會自主行事和幫助別人,懂得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通過這些學會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幫助孩子客服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學會與同伴交流心得體會,從而與別人取得共鳴。在這些集體活動中,幼兒會學會相互謙讓,互相幫助,會更好的協調自己與別人的關系。教師在集體活動要充分發揮好保護和引導的作用,對于孩子們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時刻注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幫助孩子鞏固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謂“概括”,就是幫助幼兒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屬性的事物特性進行提煉,使之形成一種更科學、完整的認識。大班散文詩《風在哪里》描述的是風吹過樹梢、小花、小草和小朋友時的不同景象,教師這樣歸納小結:風在哪里?風就在翩翩起舞的樹梢上;風就在頻頻點頭的小花上;風還在輕輕晃動的小草上;當我們放眼看去時,到處都能找到風的影子。原來,風就在我們的身邊。”教師的概括語言像小詩一樣優美,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風的美,風的趣,也更激發了幼兒觀察風、探索風的興趣。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的實施,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家里的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幾乎有有求必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幼兒園是孩子的一個新天地,教師要幫助孩子培養其自理能力、獨立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為孩子上小學做好心理、生活上的準備,進入小學后能夠更好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
幼兒教育中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智力發育的水平,對孩子進行有計劃的認字、寫字、閱讀及數字學習,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注重知識學習和興趣培養相結合,讓孩子們再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求知欲,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和家長要經常聯系,對孩子的現狀進行交流,加強家長和教師的溝通與理解,對此,幼兒園可以舉行各種活動,鼓勵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收集家長的意見,注重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同時也要盡量讓家長重視教師提出的意見,通過這些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園的良性發展,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