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勝利油田老年服務管理中心純梁老年服務管理部,山東 濱州 256504)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休暇時間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老同志都期盼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走出家門,參加適合老同志特點的系列文體活動的人已越來越多,對活動場所的需求也越發需要。而現有的活動場所及教育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已暴露出了新的問題:
在設置的老年活動中心,長期實行“內外有別”的政策,退休職工享有“活動卡”,外單位的退休職工、家屬則需要花錢“買卡”,否則不予接待。導致部分老同志面對家門口的活動室卻無法就近活動,挫傷了他們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熱情,也不利于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個別單位對老年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減少,致使活動室場所狹小,活動單一,對老同志失去了吸引力。個別小區由于場地所限,沒有活動室,干脆就淡化了對老年活動場所的投入和建設;個別活動場所開放時間不能保證,少數活動室節假日關門謝客,使更愛尋求節日娛樂氛圍的老同志被拒之門外,本想在節假日輕松愉快中度過,最終,無可奈何、有苦難言。
老年大學、老年分校大多集聚在中心城區,對中心城區的離退休職工就近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對大多數安居油區周邊的老同志來講,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想去老年學校參加自己喜愛的專業學習仍是可望不可及。
經費投入總量多、資金使用分散,重復投入大,在基層仍存在經費使用明顯不足的問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興辦老年大學和學校,需要一定的資金作保證。由于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有的老年學校難以改善教學環境,增加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也難以聘請到高水平的教師,造成老年學校難以擴大規模,滿足不了老年學員的學習需求。
要明確普及老年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各級領導要對辦好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有足夠的認識。思想上要真正重視老年教育工作,多為老年學校辦實事。每年幫助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諸如班子配備、落實校舍、經費預算等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給予實質性支持,確保老年大學得到健康發展。
一是在課程設置上,要繼續根據老年人的需求來合理確定學科專業,制訂符合老年人實際的教學計劃。對于書畫、聲樂、電子琴等適合老年人長期學習的功課,可以辦提高班、研究班。二是在隊伍建設上,抓好教師隊伍和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注意選聘那些熱心于老年教育事業,有高尚的師德,有高超的學術造詣,有團結學員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專業任課教師來授課。另一方面要配備一支高素質的老年教育工作人員隊伍,注意把那些文化知識功底深厚,對老年教育工作有較高認識,對老年人有深厚感情的年青同志充實到隊伍中來。三是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老年學員共同的特點是經驗閱歷豐富,自主意識強烈,學習目的明確,理解能力強,記憶能力差。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從老年學員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要圍繞老年學員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在學員中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讓老年學員自發組織、自由結合、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教室資源整合,就是要提高教室的使用率和學員的入學率。教學中,在以滿足老同志愛好、興趣、學習需求開設專業課的基礎上,依托單位老年活動中心,實現培訓室、電教室、會議室與教室的共用共享,變專門教室為多功能廳;動員社會力量,發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內容三者各具特色的老年教育,如成人高等學校可以向老年人開放,中小學在目前聲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可以舉辦老年班,一則老年人可以就近入學,擴大教育面;二則利用發揮老同志的優勢,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并可老少互學,發揚尊老愛幼傳統;針對“一家投資,多家共享的”現實情況,采取上級主管部門扶持,以主建單位為主,其他主營單位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方法,加強活動場所、教育資源建設的互助。
近年來,油田居住環境逐步走向集中化、企業化,最佳管理模式就是按照“就地、就近、便捷”原則,一是實施區域化管理。根據居住人數、年齡構成、相鄰單位助學的能力等因素,設立學校有相對人數較多的單位承辦,區域內老同志共享,實施區域化管理。二是實施圓心化管理。對偏遠地區,以一個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水平比較高的老年大學為圓心,其他學校則根據自身條件及學員的需求設立專業班、特色班、短期培訓班等,形成重點辦學與分散辦學相結合,使老年教育突破地域的束縛,實現優勢互補,節省資源。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加強老年工作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關系著企業、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因而發展老年教育是一項偉大的永恒的事業,實現老年活動、老年教育資源共享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任重而道遠,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