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陽明
(河北省體育局射擊運動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00)
70年前的3月23日,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領袖團隊離開西柏坡這一中國革命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進京“趕考”。70年來,歷代中共黨人發揚“趕考”精神,扎實應考,黨的治理能力不斷朝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毛澤東同志正確認識西柏坡時期中國社會的現狀,把即將執掌全國政權恰當地比喻為“進京趕考”,指出全黨務必戒驕戒躁,以“趕考”的心態迎接執政后的諸多考驗、迎接人民的檢閱。自此,便逐漸形成了“趕考精神”,其內涵包括了執政為民的價值取向、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永不懈怠的進取精神等內容。
秉承這種“趕考”精神,中國共產黨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大刀闊斧進行土地改革,虛心求教學習城市管理,“兩個務必”立下政治規矩,不僅順利完成了歷史轉折中從農村到城市、從領導革命到執掌政權的各項任務,更深入民心贏得更廣泛階層的大力支持,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奠定了豐厚的合法性基礎,這些努力初步彰顯我黨的治理水平。
1978年之后,歷屆中共黨人立足當下、“破題應考”,逐步提升了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黨人致力于破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新的考試課題,面對社會主義遭受的長期挫折,他們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根本實際,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來實現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他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堅持黨在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強化執政黨的建設;在建設物質文明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還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建設,保障和實現人民民主。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黨人繼承發展了“趕考精神”,破解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關系全局的考試難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逐步提升了我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深入分析當時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存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科學論斷。他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堅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為核心,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立足于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對黨的新要求,提出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體”,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開拓創新,破解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樣建設黨”這一考題,進一步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推向前進。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突破性地提出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人為本,致力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了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以此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21世紀的重大“考題”,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大踏步前進。
至此,中共黨人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個關鍵問題的回答,圓滿破解了改革開放時期的“考試難題”。在此過程中,我黨歷經錘煉,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2013年,習近平再訪革命圣地西柏坡時,他表示:“60多年過去了……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從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正在征程中。”1
經過歷代中共黨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我國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此,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勇立時代潮頭,繼承毛澤東等前輩的“趕考”衣缽,把脈當前中國的發展實際,大刀闊斧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全局統籌,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充分彰顯了我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僅如此,習總書記還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2明確表示出核心是全面從嚴治黨。惟有從嚴治黨,不斷提升黨的執政水平,不斷提升黨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才能交出一份令歷史、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從毛澤東的“進京趕考”到習近平的“趕考遠未結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趕考精神”,順利實現“趕考接力”,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而今,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中國共產黨仍要筑牢“趕考”精神,以趕考的誠意、勇氣和本領,不負初心、不負使命,提升黨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交出令歷史滿意、令人民滿意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