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哲
(威海市環翠區發展和改革局,山東 威海 264200)
近年來,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以“黨建統籌引領、網格力量協同、多元參與共治”的中心思路,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對標先進、立行立改,深入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助推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鯨園街道位于威海市區北部,面積約11.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公里,人口約10萬人,轄16個城區居委會,轄區有中學1所、小學3所、幼兒園9所。2018年,鯨園街道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12.02%,實際利用外資3.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億元,引進國內資金8.3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31.5億元。
在物業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創新模式,聚合資源,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引導物業力量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在全區率先推行老舊小區物業規范化管理,打造物管通智能平臺,全面推行“物管黨建聯建”市級示范項目,以古北社區為試點,探索物業黨建聯建模式,打造標桿物業管理小區,試點成立環物委,讓物管力量逐漸滲透到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極大提升社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的管理水平。
二是“多方聯手”配強社會治理網格隊伍。整合環境整潔、維穩、安全生產、金融風險排查、社區法律顧問、警務助力等10股工作力量全部下沉網格,實現了“居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管理全覆蓋、服務全到位”。今年以來,在網格內搜集涉嫌非法集資線索20余件,調解矛盾糾紛100余件、排查安全隱患40余處,切實保障了群眾利益。16個社區還與80余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構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運轉協調、雙贏共進”的區域化共建體系,目前共開展共建活動1000余場、受益群眾達2萬余人次。
利用誠信體系建設、主題文化宣傳等方式,引導社區群眾誠信、明理,促進社會和諧,有效避免和解決部分領域工作難題。
一是著力打造“誠信鯨園”,創建威海大世界“誠信經營一條街”,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樓宇、和諧社區”系列活動30余場,評選出和諧家庭263個,和諧樓宇97個;打造12349積分養老項目,設立1800平米的經營活動場地,發展積分養老用戶500余人,發動誠信商戶、企業100余家,采集項目志愿者302人、志愿團隊49個。通過推行誠信體系建設,營造了“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濃厚氛圍。
二是創建濃厚文化氛圍。以鳳鳴谷公園為載體,打造新時代傳習主題公園,內容涵蓋理論、四德、禮儀、法律、文化等,也是全市第一處室外傳習場所;以花園社區環保主題打造生態文明示范村居,以戚東夼、北倉社區為載體建設好人一面墻。大力宣揚新時代主題文化,在思想意識領域鑄就堅強的堡壘,引導群眾守正、明理,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產生。
推進社會治理從“居民參與”向“居民做主”轉變,形成“民事”由“民提、民評、民議、民決”的運作體系,一批影響居民生活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一是雙線民情研判機制共議“家情”。線下依托網格、樓道工作人員入戶查訪民情,收集民意,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隨時傾聽居民意見建議,利用樓長、熱心居民、群眾代表掌握重點人員動態信息,確保有情況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線上依托微信、QQ群、24小時監控平臺等渠道,隨時發布社區動態、活動安排、好人好事,實時聽取群眾反映的問題,實現了社區與群眾高效良性互動。
二是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共謀“家事”。針對社區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召開“黨群民主議事會”,組織網格書記、樓道組長、居民代表、黨員代表、街道干部、共建單位負責人、社會組織骨干等各方共同參與,靈活協商解決。北門外社區通過4次黨群議事,為老人發放了愛心護身衣,成立晨夕健步隊,解決了老年人安全出行問題;古北社區經黨群議事統一分攤費用安裝小區停車桿,及時調和了居民與商戶的矛盾。
三是居民自治理事會機制同干“家務”。發揮居民興趣專長,圍繞文體興趣、困難幫扶、調解互助、培植環保等9大類,設置自治委員會,由熱心社區事務的群眾代表擔任會長,服務管理社區事務的方方面面,讓居民融入社會治理的大舞臺。形成了菊花頂社區冷大媽工作室、北門外社區益家親幫幫團、和事佬協會、家和萬事興等多個效果顯著的自治品牌。
一是強化黨工委統攬全局作用。將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有機融合,明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有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各項改革,做到統籌謀劃、協調安排。依托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紅色地標”,深挖社工、社會組織等專業力量,資源共享、融合共建,充分發揮學習、活動、培訓、服務四大功能,探索社區微黨校、黨建聯盟、15分鐘文化圈等建設,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實現黨建與社會治理互惠雙贏。以鯨園物業黨建聯建啟動儀式為起點,在16社區全面督導落實物業服務三公開制度、懇談會制度等,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促進物業服務規范提升。
二是健全工作體系,深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打破條塊分割,推動基層治理結構垂直式向扁平化發展,逐步實現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社區化、協作化、一體化,圍繞“誠信鯨園”創建主題,深入推進“三和諧”活動,依托12349平臺,在服務中心軟件硬件設施完善、異業聯盟成型、積分養老用戶成規模的基礎上,開展家政服務、旅游等公益助老活動;升級居民協商自治,探索居社分離,為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完善鯨園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功能,推進黨、政、社、學、企、媒之間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工作,突破社區治理、社區營造與社會服務創新中的行業、條塊分割局限,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開創社會治理新局面。建立健全信訪聽證工作機制,推行民意訴求聽證模式,確保社情民意“零盲點”,矛盾糾紛“零激化”,社區服務“零距離”,共建共識“零障礙”。
三是抓隊伍提升,夯實社會治理根基。依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百姓宣講團、16社區書記大講堂等特色活動,為全體機關干部持續“加油補鈣”。實施“剛性考核+作風整治+激勵關懷”工作機制,細化完善考核辦法,充分發揮綜合考評的“指揮棒”和“助推器”作用,突出責任落實,深入開展“敢擔當、勇作為、提效能”主題實踐活動,持續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辦事處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