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燕
(河北省淶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河北 淶源 074300)
造林綠化工程可以有效保護環境,促進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更多人就業。造林綠化工程有效提高我國林業資源量,不過,其中存在的種植技術問題不容忽視。在造林綠化工程不斷開展的情況下,我國植物種類與數量正在逐年提高,同時也給林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雖然人們對林業資源有很大需求,但還是沒有充分發揮出資源功能,形成資源浪費。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很低,不同地區的資源分布存在較大差異。還有一些植物質量有待提高,無法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樣就會影響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1]。由此可見,為了改善我國林業資源現狀,除了要加強造林綠化工作之外,還要做好技術工作,保證我國林業資源更有價值。
為了提高樹木成活率與林業資源質量,可采取生物技術,降低樹木遭到病蟲害侵襲的可能性,有效保護樹木。為了熟練應用先進的技術,就要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專業隊伍,加強技術推廣與學習,使工作人員能夠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提升樹木的成活率。要對各項技術進行總結,選擇合適的技術,成功實現造林綠化。為了實現林業技術推廣,就要加強投入力度,從資金到技術,設備到培訓,均要各就各位,激發工作人員學習和應用技術的積極性,有動力開展技術推廣。設置技術專項基金,鼓勵有能力、有創新意識的人開發和研究先進的技術,為綠化造林做出貢獻[2]。在技術培訓中,要落實培訓內容,提高工作人員對技術學習的重視程度,使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通過技術促進造林綠化工程高質量完成。
在綠化造林工作中,要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全面保證苗木質量。因此,樹木種植工作完畢后,就要加強對樹木的維護。首先,要選出質量較差的樹木,對其進行技術改造,結合樹木的生長規律加強管理。對于改造后產生的空白區域,要及時補種樹木;對發芽的苗木進行定期施肥、澆水,修剪枝葉;對成長中的苗木進行階段性監測,提取相應的技術指標,結合監測結果采取針對性措施。要有去粗取精的意識,留下優質樹苗,使其能夠具備充足的養分,實現茁壯成長。
根據樹木生長的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樹木處于過熟期時,可以進行適當砍伐,可以有效促進其他亟待成熟的樹木茁壯成長,還能夠為人們提供充足的林木資源,實現對林木的有效應用。制定完善的砍伐制度與標準,實現科學砍伐,就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對于已經枯萎的樹木,要及時進行砍伐,定期管理,促進其他樹木健康成長。要了解不同種類樹木的生長周期與特征,掌握其生長規律,就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促進樹木順利成長,提高樹木質量,要結合實際情況改善樹木生長環境。工作人員要及時對林區進行灌溉,定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對枝葉定期修剪,使樹木下層能夠得到陽光充分照射;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氣候的變化,對樹木采取有效的保護,避免不良天氣對樹木造成的不利影響;要及時噴灑營養液或者殺蟲劑,將病蟲害有效去除,全面保證樹木質量。
為了提高林業資源質量,促進造林綠化工程順利進行,除了要加強對苗木的管理之外,還要合理利用資源,全面保證樹木質量,實現資源優化。要加強資源更新,就要合理砍伐樹木,嚴格按照要求和制度進行砍伐,對樹木進行有效養護。為了防止過度砍伐,要加強監管力度,尤其是對已經出現砍伐過度出現培育失調現象的地區,就需要采取多種植、不砍伐的對策,使本地區的樹木能夠得到充分保護。對于已經枯死的樹木和林業破壞程度較為嚴重的地區,要砍掉枯死的樹木,補種新的樹苗;為實現保護本地區林業資源,要建立專有的自然保護區,全面重視林業資源保護。為了提高林木的利用率,除了進行適當砍伐之外,還要進行有效加工,滿足人們的需求;對于加工中存在的木屑與殘渣,可有效收集和利用,實現廢物二次回收。
總之,為促進造林綠化工程順利進行,就要做好一系列技術工作,從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和質量,實現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資源浪費。要制定合理的砍伐制度,加大監管力度,保證科學砍伐,促進新苗健康成長,使我國造林綠化工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