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周蕓
(上海市嘉定區城北路一號嘉定區中心醫院,上海 嘉定 201800)
近年來,我國在醫療體制方面的制度改革不斷加深,同時,我國居民在接受優質的服務質量方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與此同時,甚至有一些患者在接受醫院方的臨床治療的同時對臨床護理的質量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后便有了優質護理的誕生,然而,它的出現使得以往的護理管理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并且也將個體居民的護理責任再度落實。本次試驗研究對象是我院在2016年6月份-2016年12月份兩年時間內所收治的內科病患總共99例,分別給予普通護理和優質護理的護理管理模式,之后通過對兩組護理模式情況的前后對比,辯證地論證優質護理在醫學內科臨床護理學中的價值意義。
筆者所在醫院在2017年2月-9月之間共收治內科病患99例,在這99例病患中男性病患占55例,女性病患占44例,男女病患年齡均處于2-7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0歲上下,病患病癥表現主要體現出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風濕免疫疾病等等,當前醫院本科病床有95床,重癥病床排有10張,病床利用率統共占據94.29%,且在這些護理人員之中,本科護理醫護人員統共32名,全部為女性,年齡都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30歲上下,另外,助理護士4人,護理護士16人,護師7人,主管護師占5人,在學歷分布上,大專學歷人數為22人,本科10人。
采取本院設計的調查問卷,并由相關的專業人士對病患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和調查指標包含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儀表、舉止、操作技術、工作態度等綜合評價指標,其他的即是對醫院的衛生和護理環境,另有設施布局等評價指標,總分100分制,相關專家核定評價,該調查問卷合理可靠。初步斷定,評價總分達到80分及以上為滿意,達到60度及以上為基本滿意,如果評分在60分以下則為不滿意,護理質量有待提高。因此,總體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規范護理服務過程,盡可能做到人性化和規范化,并且要細致體貼
病患在入院時必須謹遵“六個一”的原則,幫助病患做好首餐的定制工作,同時要做好第一次的詳細記錄,簡要地給病患介紹醫院的住院環境,同時給患者提供服務需求卡一張,并且遞送給患者一杯熱水,附上親切的問候。之后晚間護理措施必須嚴格執行,同時將病房內的清潔工作做好,如此給病人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
簡單給患者介紹醫院的住院環境,而且要進一步認真地落實住院護理服務的相關措施。
2.加強健康教育,改善護患關系
由于內科病房內疾病種類多且復雜,因此就要特別加強護理人員對各種疾病的認識,此項工作的開展其核心內容在于對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和專業的護理效果的評估,以此來進一步促進醫患之間的實時溝通,促進護患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同時將優質護理中的專業價值體現出來。除此之外,還要求利用護理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動態,櫥窗內的圖片以及通訊稿等這些內容做好宣傳和報道工作,加強宣傳工作,使得社會能夠更加了解護士,并且理解護理工作,如此更進一步地支持或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的開展,當然也要在此同時將醫護之間的溝通工作做到位。并且極力推廣醫護之間溝通談話的責任制,此外醫院內部需要制作連心卡,而且要求護士長要親自發放,還要對病患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同時根據實際反饋情況,提出對應的整改措施。把每一周的星期四作為“護患溝通日”,并且借此機會敞開護患雙方的心扉,有效提升臨床護理的質量,以及提高護患針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還要進一步保證臨床護理過程的安全性,并且要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在臨床護理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采取對應的措施,而且在這同時還要修正臨床護理的整個過程,充分地將科室護理工作人員中間存在的團結合作精神體現出來。
運用SPSS17.0軟件做好數據統計學的分析工作,同時運用卡方進行兩組對照病患數據資料的分析,采取t來進行計量數據的檢驗,例如p<0.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合優質護理的實施應用,病患的滿意度和醫生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的普及率都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實踐證明:在優質護理的干預條件下,使病患成為主體,并對其采取全方位的護理措施,與此同時還要給病患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安全護理服務,進一步促進醫院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促使病患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當然,優質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了現代化醫療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