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縣委黨校,湖南 邵陽 422100)
十八大以來雖然黨的紀律建設和作風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還是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走訪,調研和座談會搜集的資料表明,當前基層黨員干部不守紀律的現象和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黨員干部工作虛浮不實,自由散漫。基層黨員干部中存在“庸、懶、散”的現象,有些黨員干部上班有遲到早退現象,工作時自律意識不強。在職不在位,在位不干活,鉆領導空子,打紀律的擦邊球。部分領導干部的紀律觀念也比較淡薄,對于紀律,領導重視了批評了,就抓一下,平常就非常松懈,因而紀律變成了擺設,好看卻很少用。
二是部分黨員干部生活腐化墮落,追求享樂。部分基層黨員干部在生活中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追求奢華的生活和美女香車的陪伴,縱觀筆者調查本地近年來的貪腐案件,犯案的基層黨員干部大多精神空虛,道德敗壞,利用手中的職權,進行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為親友謀私利,為非法行為大開綠燈,嚴重損壞了黨和國家機關的形象,也損害了國家和人民利益。
習總書記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讓那些看起來無影無蹤的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這種旗幟鮮明向潛規則宣戰的態度,可謂切中其弊、正當其時。在當今社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本來申請項目、選拔干部、蓋個公章等,誰來辦、怎么辦,需要多少手續、要經哪些程序,已經載之于制度,明之于規則。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時可見正常渠道遭遇“堵車”,而不按規矩出牌、不按程序行事的,反而捷足先登。這一點越往基層情況越嚴重,有個什么好的強農惠農政策,基本上家里有關系的,消息靈通的,辦的快,受益多。違紀犯事了,只要不是殺人放火的大事,只要有關系,托人說好話送點禮,一般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基層辦案人員在執紀時拉不下臉、下不了手、狠不下心,不敢得罪人,該處理的不處理,該重處的輕處,造成違紀案件處理不公的情況出現,從而大大削弱了執法力度和政府的公信力。
一是制訂基層紀律制度調研不夠,沒有聯系實際。筆者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大多基層單位在制定本地、本單位紀律法規的時候,大多缺乏調研,生搬硬套,沒有聯系本地、本單位實際,沒有征求單位群眾意見,缺乏可操作性。這就導致了紀律懲處制度形同虛設,不能有效規避違紀行為,違紀行為也得不到應有的懲治,違法違紀成本遠低于守法守紀成本。
二是黨紀黨規的落實執行上,基層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的問題。一些單位在黨紀黨規在基層的落實非常乏力,使黨紀成一紙空文,“紙上畫畫、墻上掛掛”。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和農村基層人情社會的特點,沒有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基本上都會偏袒保護違紀者,對于那些抱有僥幸心理觸犯黨紀的人來說,黨紀黨規 ,無異于“稻草人”、“紙老 虎”,根本起不到應有的警戒作用,更嚴重的是讓有些人滋生僥 幸心理:“反正碰了高壓線也無關痛癢”,行為隨之失范。
一是少數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執紀不嚴。在當今社會,部分基層紀檢干部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利欲熏心,熱衷于走人情,跑關系,查處案件,有所為有所不為,跟自己關系好的,送禮給自己的,不查處或者從輕查處,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利,知法犯法,充當違法違紀人員的保護傘。
二是執紀不規范,自由裁量權過大。由于我國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執紀缺少量化及明確的標準,使得執行何種紀律處分取決于領導人或者執紀人的意志,彈性空間較大,同一違紀案件,可以以多重紀律處分形式出現,可以是組織處理,也可能是效能問責,而不同的處理,問責是否存檔,影響個人職務和經濟利益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執紀的不規范是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影響執紀的公平,也助長了執紀人員的驕傲情緒和權力濫用。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些基層黨員干部不愛學習,不重視學習,不善于學習,只熱衷搞形象工程,接待工作;一些基層干部把學習當成任務,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黨紀黨章當成書桌上的擺設,沒有學進去,更別說讀懂了;還有一些基層黨員,年齡大了,政治理論基礎差,思想政治素質不高,對黨的紀律政策缺乏學習的途徑,不了解,不明白,認識模糊,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員必須堅定集體主義的思想,把集體主義放在個人利益之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是現在有的黨員把這種思想顛倒了,個人利益至上,在不損害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兼顧集體利益。一些黨員宗旨觀念淡薄,把黨的宗旨拋在腦后,追求利益最大化。黨員干部之中出現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現象。權力觀扭曲的官員,不僅容易走向貪污腐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會因為擁權自重而受到誘惑,導致官德淪陷。
一是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不強。當前,由于新形勢,新環境的沖擊,部分黨員的黨性觀念出現一些新問題,主要體現在一些黨員思想上保守陳舊,頑固不化,工作上碌碌無為,不思進取,學習上敷衍了事,唯唯諾諾,作風上浮夸不正,弄虛作假。一些基層黨員干部紀律觀念淡漠、紀律要求松弛 ,放松了對自己主觀世界的改造,致使黨性不純,黨員意識淡薄。
二是部分基層黨組織黨性觀念不強。調研中發現,有些基層黨組織特別是村級黨組織對基層黨員思想上、行為上存在的錯誤,沒有扼殺在萌芽狀態,不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些違紀行為事前沒有監督,事后沒有處理,違紀以后還幫著當事人說清開脫,致使村民對一些違紀行為發生習以為常。一些村級基層黨組織,不堅持黨的組織原則,不組織基層黨員開展組織生活,甚至對不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不管不問,就是開會也流于形式,只說表揚,不談批評,開得一團和氣,民主生活會本來的批評教育,治病救人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變成了一種走過場。
一是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沒有切實履行紀律教育的職能。而當前各級紀委的這項職能體現的并不充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部分黨員對什么是紀律,黨內有哪些紀律,黨內紀律處分方式有哪些都不知道,不清楚,對中央為什么要走群眾路線,為什么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紀律挺在前面”更是不明白,“底線”和“紅線”認識不清,直到踩了紅線,觸犯了法律法規,還不明所以,心存僥幸。還有一些基層黨員干部不懂紀律,也不懂法,認為只要不傷及生命財產安全,偶爾犯點小錯誤無所謂。
二是基層黨紀黨規宣傳教育流于形式。關于黨的紀律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宣傳方式的好壞,直接影響宣傳的效果。調研發現,大多數基層單位對黨紀黨規的宣傳停留在開個會,發個文,在宣傳欄張貼書寫相關政策等方式,過了就過了,無法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不少鄉鎮干部反映:“這些宣傳方式太過單一,沒有吸引力,基層宣傳有基層的特點,不能老是千篇一律,應該量身定做,接地氣。”
一是黨的紀律制度有待完善。有紀可依是嚴明紀律的前提,目前,相對基層而言,上級陸續出臺的黨的紀律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呈現出種類多和落實難的特點,其系統性和成文化程度不夠,加之基層單位在制定紀律法規的時候,大多根據上級文件,沒有聯系單位實際,沒有征求單位群眾意見,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制度的有效執行。比如中央出臺的紀律法規有《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等,還有最近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省里出臺了“九項規定”,市里又提出了“十項規定”,縣里“十一項規定”如此等等。
二是黨的紀律落實執行不力。從執紀的主體來看,存在重制定、輕執行現象,賞罰不分明。先進者不獎,后進者不罰。違紀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治,違法違紀成本遠低于守法守紀成本,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就嚴重打擊了群眾遵紀守法的積極性和使命感。從執紀的客觀環境來看,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使得一些舊思想,舊觀念深入人心,難以根除。一些黨員干部自我保護意識強,地頭蛇惹不起,躲得起,面對違法違紀行為,怕得罪人被打擊報復,影響自己前途,干脆放任自流;基層黨員干部,尤其是村干部面對鄉規民俗和黨紀國法,常常面臨兩難問題,怕得罪人,怕被人說當官了不講情面,怕村民的違法行為影響單位考核、自己升遷,家丑不可外揚等情況考慮,往往采取瞞報和私了的方式解決,這就為基層黨的紀律的落實增加了不少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