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英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沙城鎮第四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440)
關鍵字:教學;作文;興趣;能力
對于小學來說,作文教學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訓練科目。由于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知識儲備較少,加上基礎知識太差,這對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發展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等造成很大困難。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決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較強,故而作文訓練難度大,基于這種情況,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據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我認為要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從如下幾點入手: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輕松愉快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如何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呢?首先,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看出,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很難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很難使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因此,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不要在在題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給予限制。實際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的方向。用鼓勵性的評價給予學生的自信心。評價是教育過程中教師、教育管理人員經常進行的一種活動。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起點不一樣,以同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不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也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閱讀自己的優秀習作,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根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我要寫”的濃厚的興趣和欲望。
教師要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如以到郊外尋找春天的腳步為例:郊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山、有水……,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就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哪些內容來進行觀察,根據尋找春天的腳步這一目的來選擇的話,應該觀察的是:小草綠了嗎?花兒開了嗎?還有忙碌的人們……其次,觀察要有順序,表達才會有條理。比如引導學生觀察一只白兔,由整體到局部。從整體的順序,先說外貌、特征;再說局部的頭部的耳、眼、嘴的形狀和顏色;然后說它的生活習性。觀察之后,他們說出來才有說服力、有條理,寫出來的內容才不會雜亂無章,反映出來的內容才真實可信。再次,引導他們觀察事物要認真,抓住事物的特點。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規律這一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這樣的文章才能感動讀者。最后,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生活是作文和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除了抓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的陣地外,最好的方法是開辟第二課堂活動,為教育服務。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同一個教室里同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并不是教師教學的不力,也不是學生不愛學,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教師只注重作文基本方法的教學,多是談怎樣審題、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等,這些方法需要教,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因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內容的教學上,這個“內容”,從文學理論來講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觀(包括美學觀點)所認識的、在作品中所描繪的現實生活觀象,以及作者對這一現實生活現象的主觀評價。也就是說,寫文章就是作者寫對他所寫的社會生活和客觀事物的認識。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寬他們的視野,又有利于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認識能力,當然了,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外,教師的指導是致關重要的。這樣,學生無論立什么樣的主題,選什么樣的材料,在豐富生活內容的基礎上,對所寫的東西有深的認識,這樣就可以把作文提升一個高度。做到“言之有理”,寫文章就不會有大問題了。
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他的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特點,他們有著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寫作教學中,總要教育學生敢想,并鼓勵學生多想,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思路開闊,縱橫馳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就能把話說活,描寫就能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如在觀察某一事物時,就可以隨意的想它的過去、未來,或想一些跟它有聯系的事物。多讓他們寫想象作文,最大發揮他們自由的天性。寫作文時,要求他們把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固然不錯。再把想到的,如觀賞某處秀麗景物時,有秀麗山川聯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總之,小學語文學習資源的開發,要根據學校的特點,發揮孩子的優勢,利用我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引導他們融入美麗的大自然,感悟豐富的民俗文化,結合語文學習的實際,引領學生關注自然,體悟民俗風情,在觀察中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培養素養。讓學生去體驗生活,一定能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