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蓮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白云鄉西朝陽小學,河北 保定 072250)
很多小學生從小受家里長輩溺愛,嚴重缺乏情感交流,常常表現出不善言談、性格內向的特點。因此,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目前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加強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進行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很多在職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并未經受過嚴格的口語交際訓練,對口語交際的重要性認識過于片面,只將口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可有可無的內容,并沒有單獨的開展教學,導致口語教學成為了語文教學中的的薄弱環節。
新課改對口語交際教學做出的特殊要求,要加強對小學生口語教學能力的培養。要想落實這一問題,首先就應當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但教育主管部門對該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并未開展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并且,校園內的日常教研也缺乏口語交際教學的公開課設定,并未將口語交際教學納入考核范圍。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多樣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對口語交際內容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將內容傳授給學生,導致口語交際教學效果不佳,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
口語交際需要一個長期的循環過程,因此我們應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評價學生,卻忽略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互評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模式也往往只拘泥于口頭形式,對于其他評價媒介的應用較少,導致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校以及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缺乏重視,導致口語交際可常常被人為的縮減課程,或被其他教學內容所取代,口語交際教學流于形式,成為了小學教育中一項可有可無的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狀況,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應不斷提高認識,發現并解決問題,為教師提供參與系統培訓的機會,并設置相應的口語教學課程,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從政策上提高重視程度。
從本質來講,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是學習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過程。首先我們應指導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條件下進行互相交流,并適當的加以引導,規范學生的語氣和態度,避免學生將臟話、惡行帶到課堂當中。其次,作為口語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為學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將“說”作為一門藝術,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模仿對象,從而更好的溝通和表達。
良好的口語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溝通、說話欲望,讓學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從而持續的展開交談。因此,在我們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更多的途徑來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口語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樂于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比如說,我們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文時,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小組,分別扮演烏鴉和狐貍,給他們提供一個新鮮、有趣的交際情境:如果烏鴉與狐貍在第二天又在同樣的地方遇到了,他們會通過哪種語言來對話?利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并將想法表達出來。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對話,不但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也具有很大幫助。
就目前來看,我國絕大部分的小學語文考試中都沒有“聽、說”考試,對學生交際能力的評價只散見于課堂的隨意點評上。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受到影響,學生也容易對這項內容的學習不重視。新形式下,我們必須構建一個科學、系統的口語交際能力評價機制,對小學生的實際口語能力進行及時反饋,并針對問題加以完善。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盡可能的將學生置于現實的口語交際中,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然、客觀的發揮口語交際能力。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評價應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參與意識、潛能以及情感態度方面,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其實現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起來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們長期的努力、循序漸進。小學階段作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佳時期,我們必須要重視對他們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交際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