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楠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代廟小學,安徽 淮南 232000)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內容主要是學習最基本的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基礎,但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即使是數學基礎知識,由于沒有理論概念,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對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仍有一定難度。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對知識內容進行拆分和講解,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這門基礎性學科。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站在學生的角度,創建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運用生活化的元素對知識進行重新理解,使學生能夠結合學科內容在實際生活的應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轉換他們的思維方式,培養創造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生活實踐獲得啟發,不斷自主地探索和發現數學問題,并最終找到答案,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學會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綜合知識素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
小學生經常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師時刻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比較薄弱,需要講他們能聽得懂的語言,才能真正扎實地掌握知識。教師的授課風格雖然不盡相同,但可以圍繞生活化的教學特點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能促進學生更高效地學習。由于數學學科中抽象的概念令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教師應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新梳理教材內容,轉變成生活化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引導,讓枯燥的數學定義更好理解,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接受知識,逐漸領悟生活中數學學科的應用和存在的意義。
小學數學中很多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基本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揮創造,讓學生容易理解,加深印象。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的課程內容,不僅通過教材去認識人民幣的樣式和面值,教師還可以準備一定金額的零錢,為學生構建日常生活場景,讓學生將學習用品或其他用品現場標價,在課堂上購物,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在購物和付款的過程中,練習加減法,學會如何花錢,同時通過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入生活經驗,使購物場景更貼合實際。比如購買17元錢的商品,付款時沒有正好的零錢,給收銀員20元,如果手里還有2元零錢一并給出,那收銀員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提高計算能力,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在初次接觸學習分數時,強調幾分之幾這樣抽象概念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設想將一個西瓜切兩半,是二分之一,將一半的西瓜分給八個人吃,每份相當于一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如果切完后吃了六塊,這半個西瓜還剩幾分之幾?教師可以圍繞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出很多類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際例子不斷去思考,目的是能夠真正靈活掌握知識點。在學習乘法時,不僅是背乘法口訣表方便計算,還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可以舉例吃飯前需要幫媽媽拿筷子,五口人需要拿多少根筷子?在學習計量單位的時候,學生會對克、千克、毫升等概念比較模糊,可以讓學生主動觀察常用物品比如零食、飲料外包裝上的凈含量,并學會計量單位之間相互的運算轉換。授課過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場景,能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運用現有的認知去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從生活中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
課堂上主要是教師運用生活化場景教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課后需要讓學生主動發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做好課下的拓展練習。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概念后,讓學生在家里找到長方體物體,并通過測量,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再計算出其表面積和體積,不僅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概念,還能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立體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協助完成,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促進其與家人的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狀態。要求第二天在課堂上反饋作業完成情況,由全班同學共同檢查每個人的測量和計算準確性,同時發現學生觀察的創意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生定期做家里的“小財務”,每天記錄家里當天的生活開銷,每周或每月進行匯總整理,不僅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運算法則,還能了解家庭當中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內容,具備主人翁的意識,培養收集信息、記錄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學生理解和認知能力較弱的問題,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并更有效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鍛煉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思考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將數學思維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教師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水平,不斷思考研究新的生活化場景內容,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與時俱進,站在學生的角度,把難懂的概念,轉化為可以理解的知識,并讓學生合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