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紅
(三門峽市陜州區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立身處世,道德為先,孝悌忠信,篤信忠厚,這是做人的根基。國學經典是中華五千年民族精神文明的積淀結晶,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由于中職學生缺乏團結奮進、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優良傳統美德,加強對中職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教育勢在必行。以誦讀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為載體,加強中職生的文化底蘊、道德修養,提高中職生的道德水平與文化修養,讓學生從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食糧,以拓展中職生的視野、啟迪心智、陶冶品行、加強修養,達到終身受益之功效。
校本教材是以學校為陣地,以學生為對象,并與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有助于學生發展的課程資源,開發出對學生、學校、社會有積極促進作用的課程。校本課程集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點是探索出傳承經典與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掌握校本課程內涵,突出學校特色。最終能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推廣,使學生學習之后銘記傳統美德,身體力行傳承美德。
1、精選精讀、取其精華的原則。教材內容適應新時期的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需要,從經典中甄選優秀的讓學生喜歡讀、容易讀的經典著作,取其精華,除其糟粕,不全盤照搬。
2、勤于積累、學以致用的原則。教材內容要選擇讀來朗朗上口有啟迪心智的勵志作品,注重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校內積累與校外運用相結合,使國學成為學生真正的精神食糧。
3、適用和實用相結合的原則。校本教材要著重選擇適合中職生學習和誦讀的國學經典名篇,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教育現狀,收集整理適用實用的經典國學,通過全面開展國學經典教育,以達到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養的目的。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教師要合理利用好校本教材,在中職生中開展豐富的誦讀經典、書寫經典、試講經典活動,用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他們的成才之路。我們精心編輯印制了校本教材《走進國學誦經典》,真正實施“國學經典進校園、進課堂”這一核心任務。
本教材主要以國學經典著作來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宗旨,重點甄選《論語》(節選)、《老子》(節選)、《孟子》(節選)、《詩經》(節選)、《大學》、《中庸》、《尚書》等經典著作;選用《弟子規》、《三字經》、《孝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承載經典的思想文化著作;選取初高中要求必背的唐詩、宋詞等經典古詩詞和元明清古典名著;選擇現當代優秀散文名篇、現當代優秀詩歌、勵志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及成語故事等等內容。
校本教材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總綱,有了綱目,實施起來就有章可循,有目可依。加強校本課程培訓,學校要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教師進行各種模式的培訓,定期聘請知名學者、國學大師對教師進行校本教材培訓,使教師首先走近經典、誦讀經典,具備良好的閱讀素養,讓授課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學校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成立教師讀書沙龍,通過自己閱讀、交流讀書體會、讀書報告會、讀書演講會等形式,大力提倡教師在學生中積極開展閱讀節活動。
學校教務處在制定教學任務時把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國學經典融入學校教學的全過程,政教處也把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納入學生日常教育的全過程,真正讓傳統文化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將經典學習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每周開展經典誦讀和經典講解不少于2課時,每學期要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考試,對教師進行整體考核并計入考核成績。
中職生缺乏文化積淀,文化底蘊困乏,對傳統文化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培養學生興趣最好的教師是語文教師,幫助學生提高文化底蘊最好的教材就是國學經典校本教材。語文教師擔任國學教育和校本教材實施的主導者,初步探索出比較切實可行的校本教材經典誦讀課堂教學模式,認真編寫校本教材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國學經典課堂教學,為學生進行國學知識講解和誦讀指導,指導學生誦讀經典,讀準字音,斷句準確,要感情飽滿、氣勢恢宏。
學校定期開展各種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各個班級針對自己實際情況,采用晨讀、集體誦讀、小組賽讀、優生領讀、人人背讀、班班賽讀等豐富多彩的誦讀比賽活動,加強對學生進行校本教材培訓和國學經典教育,并將經典誦讀活動納入班級評估體系。每月在全校范圍內舉辦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吟誦中華傳統經典作品,引導全校青年學生認知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社團活動是中職學校的一大亮點,為了進一步把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學習落到實處,學校開設了形式多樣、內容繁多的傳統文化社團,并列出每周四下午兩節課為學生社團時間,學生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社團,主要開設的國學經典社團有國學經典朗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中華優秀文化演講、近現代優秀散文朗讀、唐宋詩詞聽寫、成語接龍和漢字聽寫、中華優秀傳統禮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短劇等九個,以校本教材內容為核心,以河南省舉辦的傳統文化大賽要求為標準,通過誦讀經典、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讀寫,培養中職學生的誦讀興趣,掌握誦讀技巧,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語言魅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當今時代,民族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中職生作為我國未來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性人才的重要來源,對中職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職學校教育,使中職生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編撰校本教材,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深入人心。讓中職生進一步通過學習和誦讀國學經典積淀文化底蘊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提高其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