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蘇麗
(安陽市紅廟街小學,河南 安陽 455000)
失意心理,是指違紀的小學生受到批評或挫折后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悲觀失望的心理狀態。一些小學生違反紀律后,他們不是吸取教訓,鼓起勇氣去改正錯誤,更不是有錯就改,而是愁眉苦臉,甚至喪失信心,精神不振。產生這種心理者,主要是自卑型和自負型的小學生。自卑型的小學生一遇到挫折,就唉聲嘆氣;自負型的小學生平時自我估計過高,也過于自信,但他們往往意志脆弱,受挫折后就認為自己沒用,也沒什么前途可言,因而產生一種自我封閉的特殊心態,總是沉浸在失望或絕望之中。
持這種心態的學生往往對老師都退避三分、避而不見,產生一種脆弱的畏懼心理。對這種心態的違紀學生,所以我們要主動積極地親近他們,要像母親一樣給予孩子以備至的關懷,及時地進行耐心的疏導和教育。一方面要肯定他們的優點,盡可能挖掘、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方面要嚴肅地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所犯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不要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犯錯誤的人,更不要認為經受挫折的人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相反,經受過挫折,吸取了教訓,以后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反而會少走一些曲折的彎路。這樣耐心細致的疏導,可使那些小學生從灰心失意或封閉的心態中解脫出來,從而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奮發向前。
自悔心理一般是指小學生違紀之后對已發生的錯誤行為的追憶,并產生悔過而感到追悔莫及的心理狀態。這類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對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很擔心,對父母的態度也非常擔心;對自己一時之過及其后果進行自我追憶、悔過和反思,后悔不已。
這類違紀的小學生,通常是一些初次違紀或過失違紀的人。他們違紀后一般能承認自己的錯誤,自覺檢查錯誤的原因,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諒解,所以,對于這種心態的小學生,千萬不要抓住他們的毛病不放,怒氣沖沖地給予過重的責備或批評,而應該及時找他們進行耐心的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消除思想顧慮,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寬容、關心和愛護,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及同學們的關愛,以利于他們“輕裝上陣”重新振作精神,糾正錯誤,積極進取,努力趕上前進的步伐。
報復心理,是指違紀小學生受到批評后,不是自我反省吸取教訓,改正錯誤,而是胡思亂想、懷疑別人告了“狀”才使自己挨批評,因而產生一種報復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有報復心理的人,通常是一些心胸比較狹窄、情緒易波動、比較盲目而自信的學生。他們對自己所犯錯誤或者盡量尋找客觀原因,或者認為是他人告“狀”所致,故他們的內心總是不能平靜,懷恨在心,尋找機會報復。
對于持有報復心理的小學生,要及時化解他們內心的不滿,幫助他們消除仇恨。在做轉化教育工作過程中,首先,要主動地接近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并親自與他們一起活動。迅速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把他們的逆反心理、報復情緒消除在萌芽之中;其次,通過他們最要好的同學去說服、開解他們;再者,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批評,正視自己的錯誤,分析導致過失的原因,使他們認識到老師和同學們真心愛護、幫助自己,使他們感到心理平衡;班主任還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尋找根源,給他們講述因犯錯誤而不作自我檢查,反而記恨別人,存心報復、最終既損人又害己的典型事例。從而使他們忘記“仇恨”,放下思想“包袱”,振作起來,朝著正確的目標邁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生活的復雜多變,一些違紀小學生的心態微妙難測,復雜多變,他們有時可能是持這種心態,有時又可能是持那種心態。也有可能是多種心態同時并存,相互交織在一起。在做他們的轉化教育工作時,班主任只要能抓住他們主要的心態,就容易找到的突破口,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從而順利地轉化他們。同時,班主任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有熱心、愛心、耐心、細心和恒心,對一些違紀學生多一點關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違紀學生的疏導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