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
(河北省威縣朝陽路小學,河北 威縣 054700)
如果各學科都采用相同的預習形式,那么學生對預習的態度將由新鮮逐步轉為無奈直至厭煩。翻看學生的預習作業本,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作業形式。通常的預習作業無外乎以下幾種: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解釋詞語、分段寫段意、概括主要內容、質疑問難以及查找資料等。一課如此,課課如此,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缺乏新鮮感,導致學生產生一種應付心理。長此以往,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難度的課文,都以不變的形式去做預習,將會大大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講到的“形式單一化”的同時,另一個嚴峻的問題隨之產生,學生將相似的預習作業寫到本子上,學生的作業負擔之重可想而知。從抄抄寫寫,到翻查字典,到讀讀課文,看似簡單,但是全部做下來,學生需要在預習作業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預習作業的項目、內容仍然在不斷擴充。以往流行在預習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做到帶著問題進課堂,于是,預習作業就新增了不變的一項:質疑問難。再后來,擴大語文課堂的信息量成了老師們關注的焦點,搜集相關資料又成了預習作業的新寵。
預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預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預熱環節,應當與課堂教學密結合。可是,在平時教學中,為預習而預習、脫離教學的預習作業卻是最常見的。學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資料課堂上沒有呈現的機會,學生絞盡腦汁提出的疑惑沒有在課堂上得到解決,甚至學生在預習時抄錯的詞語都因為沒能及時反饋而沒被糾正等。可見,預習作業的質與量都需要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進行有效調控,扭轉其異化的現象,讓預習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扮演正確的角色,釋放正確的能量。
想要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預習,持之以恒抓好預習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意識。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一個必備環節,要深刻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融入了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學得輕松、聽得明白,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預習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探索。預習環節做到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有自己的思考并嘗試獨立解決問題。讓預習成為學生的自主選擇,讓預習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研讀,研究學生起點,提出預習目標和操作方法,多途徑反饋預習效果,尊重學生預習成果,把預習成果作為課堂教學新的資源,及時調整教學行為,鼓勵學生課堂參與的自主性,鼓勵生生交流師生互動,把預習后的語文課上成研究課,在交流、探究和評價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在初始階段以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為主要切入點。比如對課文預習方法的指導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讀。預習一篇新課文,我們首先要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讀通全篇。可以默讀與朗讀相結合,在讀中悟意,在讀中感受。
(2)畫。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時,可以畫一些課文中的關鍵字詞,重點句段,并在旁邊適當做做批注;可以學習如何給課文分段,寫寫段意;還可以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留著后面解決。
(3)查。預習時,多查查工具書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字典、詞典等,能夠便于學生在音、形、義方面掌握字詞等。
(4)思。學離不開思,預習時還應多思考在字詞、內容表達、思想內涵等方面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上課時提問,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優化能力都相對較弱,預習效果并不是太理想,甚至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預習做出及時的檢查及評價。在課堂上檢測學生預習效果的同時,做出適當的預習評價,通過評價讓基礎差的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改正,基礎好的學生得到鼓勵和表揚,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習作業負擔不宜重,不適宜讓孩子承擔過重的作業負擔。預習的目的是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服務,它先于課堂實踐活動,但不能完全替代課堂。因此,對于預習的“度”似乎難以把握。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有時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高效的預習作業,使每一個學生正確掌握預習方法同時,又能把握住預習中的“度”。那么,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什么樣的作業使預習更有效,賦予課堂教學更高的效率,這也是我今后研究的重點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是十分必要的。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情況,為其設計相應的課前預習任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