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龍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傳統工藝美術起源于手工業時期,各種物件的設計主要是關于美觀和實用方面為特征的。它具有藝術特色強、傳統性能突出、手工技能性強、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各種特點。常見的陶瓷、風箏、木雕、沙畫、草編等都屬于傳統工藝美術,人們審美觀念的增強和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密切相連。中國現代裝飾設計也和傳統工藝美術密切相關,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肯定能創造出更好的藝術作品,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精神。
工藝美術,也稱實用工藝。無論是外觀還是造型都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這種藝術源自于生活環境或者人類生活用品,它具備一定的欣賞性和實用性。傳統工藝美學具備藝術特色強、傳統性能突出、手工技能性強、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各種特點。工藝美術是一項既具備物質又具備精神的生產,這便能直接為人們的生活服務。傳統工藝美術起源于手工業時期,各種物件的設計主要是關于美觀和實用方面為特征的。這點和其他藝術有著明顯的區別。從材料上區分,有木工、金工、染織、漆器、陶瓷等多種物品,從制作上區分,有機器生產和手工制作這兩樣產品。制作和設計的兩個過程,不僅僅是在圖面紙張上面繪制美的圖案,而是運用各種工藝材料制成具體的物質成品。
在具體實際操作過程中,設計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一定要考慮個人興趣愛好、思想感情和感情經驗等,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當前標準、統一化、大批量生產的現代工藝品融入了技術美和功能美。受生活環境和生活用品的影響,首先要考慮到它的功能性,其次才是美觀性。傳統工藝美術也應和市場需求相結合,不斷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藝術和美感追求。
工藝美術作品必須考慮到使用功能和實用價值,工藝美術作品的外在審美特性即是審美性。藝術成產和物質生產的統一共同組成了工藝美術,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和物質文化的雙重需要,具備美觀和實用性。任何一件工藝美術作品同時具備審美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這是工藝美術作品最核心、最本質的部分。不同于舞蹈、音樂、雕塑、繪畫等其他藝術,工藝美術直接、大量地體現著人們生活中的美,它兼具審美性與實用性的特點。
傳統工藝美術經過歷史歲月的長期洗禮,形成了基本制作技藝和藝術特色,并且經過世代傳承不斷得到發展。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區別于其他民族工藝美術的一個顯著特征便是民族傳統特征。中華民族文化所蘊含的鮮明個性特征,具備一定的獨特性,完全區別于他國。從而反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取向和藝術觀念。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文化遺產屬于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部分,具備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著豐富的技術內容和文化藝術價值。同時具備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特色,這是我們認識藝術和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便能提高其文化價值。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任何一項創作都離不開人的參與,創作的源泉和動力便是人與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基于此種目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更應該注重課堂的實踐性,就目前而言,藝術設計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很少參與實踐教學,培養具有藝術素質和健全人格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教學目標。傳統工藝美術是一個從學習到親自動手制作的全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生產實踐來鍛煉自己。因此需要重視實踐的教學作用,推進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平衡一致,從而實現藝術設計教學的長遠發展目標。
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尤其注重生態教學,依托傳統工藝美術資源,興起了一種環境、物、人三者合一的生態平衡關系。就現階段而言,不少設計產品為了追求設計的創新,設計包裝的力度過猛,卻忽視產品內在內容,過于追求形式和外觀,這樣就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污染和浪費。在此種模式下,有必要引導學生樹立生態理念觀點,將它作為評判設計優劣的標準,這樣反而能實現其生態價值。
隨著時代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裝飾藝術設計教學仍然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創造出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文化藝術產品。因此老師在教學裝飾藝術設計這門課程中要注重講解產品的民族風格。
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設計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時應該大量收集這些創作心得和藝術作品,有必要系統歸納和整理這些傳統工藝作品。教師積極收集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各種元素,然后進行各項系統深入的研究,這便能為傳統工藝美術提供更多的理論和范例基礎。再次,學校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比如:咨詢、講座等各種活動,這樣既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便于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鞏固。最后,可以把全校所有美術教師集中起來全面深入培訓一次專業技能,增強美術教師對傳統美術元素的認知水平,這樣就能保證教學質量。
在裝飾藝術設計教學中合理引入傳統工藝美術,就目前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這個問題,需要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積極運用多媒體、微課、視頻等先進網絡技術,經常組織學生一起參與課題學習,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不斷累積時間經驗。
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去附近工廠或有特色的建筑物附近采風,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各種建筑風格,為傳統工藝美術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同時針對傳統工藝美術這個項目板塊,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培訓基地,針對這部分人才制定專門的教學方法。各大高校可以積極組織這方面的社團活動,學生則根據自身水平自由選擇社團。同時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傳統工藝展會,里面放置各種民族工藝文化產品。
具體來說,包括各民族特色服裝、頭飾、手工作品、剪紙、沙畫、陶瓷、等等,如果高校經濟條件充裕,可以按照各個民族的順序依次設立單獨的工作室。這樣學生在參觀各展廳的傳統工藝作品,既能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還能陶冶其審美情操,激發學生的創作設計靈感,學生之間也能互相交流探討對這些作品的認識,并將這些內容運用到設計裝飾作品中來。學生這種親自參加學習的實踐模式,反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裝飾藝術設計的教學質量。
現代裝飾藝術設計和傳統工藝美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這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對于高校而言,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跟上時代發展趨勢,培養出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設計師。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更應該突破傳統工藝美術教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獲取新的教學思路。始終將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作為裝飾藝術設計的第一靈感,發揮出它的文化和實踐價值,從而不斷提高裝飾藝術設計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