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連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大張莊校區黃家莊小學,河北 隆堯 055350)
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訓練小學生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的一種重要方式,這也是學生進入高年級學習的一種重要基礎。但是如今低年級小學生的寫話情況卻不容樂觀,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錯誤,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寫作是我國語文義務教育中必須包含的一項,有些教師便有意加強語文寫話能力的培訓,但是在培訓過程中,卻只注重訓練的數量而不注重訓練的質量。老師在布置學生口語寫作的主題時并沒有貼近學生生活,反而以一些比較枯燥的古語作為話題。就像是老師在布置寫話時采用“溫故而知新”這個題目,指導學生寫話。顯然,孩子們對這樣的話題不會感興趣,考慮到學生的能力,他們還沒有辦法完全領略這句話的原因,自然沒有辦法訓練孩子寫出好文章[1]。
還有一項不足便是學習生活過于枯燥乏味。小學生總是天真爛漫的,但是在學生生活過程中,孩子的天性被壓制住,本就會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老師只會一味的讓孩子修改自己的寫作,就更會讓學生減少對寫話的興趣。
“藝術高于生活,同時也來源于生活”。對于天性爛漫的學生來講,想要讓他們迅速對一件事物產生寫出話來,那必得是他們經歷過,有話講的事件。就上述“溫故而知新”這個話題來講,就不太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相反的,這更適合作為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對于低年級系小學生來說,他們看到的不是深奧的學問知識,而應該是有趣的生活故事:學生和父母之間的趣事、寵物身上發生的好玩的事情、上學路上的鳥語花香、外出游玩的經歷等等都可以成為孩子的寫話主題,這些主題隨便一想就是一個,而且在孩子的世界里,會格外留心這些有趣的事情,寫出來的語句也會更加生動有趣。
就像這些天我國開始垃圾分類,就筆者來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寫作例子啊。教師可以一步步引導孩子有條理的把事件經過寫清楚,例如“垃圾分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媽媽是怎么說這個垃圾分類的?爸爸又是怎么說這個垃圾分類的?爸爸媽媽是怎么樣對待垃圾分類這件事的?自己的的垃圾分類具體是怎么做的?自己居住的小區因為垃圾分類出現了那些變化?你覺得垃圾分類好不好?”,有這樣的模板先讓學生可以自己完整的寫出來這件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同時表達自己對于這件事情的看法。
不同的學生在面對相同的題目能夠想出來的事件和表達方式也會不同,就語文寫作來說,并沒有固定的模板。不同的人對事件的看法一定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孩子對事件的表達角度也會有不同。教師絕對不能集中的向孩子表達自己對文章的修改意見,如果有時間,最好能夠花一點時間單獨跟孩子講解作文的修改意見。
我們就以上學路上的見聞為例:有些孩子寫的是爸爸媽媽送自己上學路上說的話;有的孩子寫的是交通工具;有的孩子是講述自己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有趣的事情等等。這些雖然都是上學路上發生的事情,但是又不盡相同。寫爸爸媽媽講的話的孩子他們習慣性的將事件集中在人物之間的對話上;對交通工具進行描述的就事件事件集中在發生的工具上,最后可能會演變成一篇說明文;而寫上學路上發生看到的整個事情的孩子,則需要完善事件的完整性和情節的生動性。就上述例子來看,教師在訓練孩子們寫話能力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充分的自我發揮,寫出與眾不同的事情來。筆者認為,如果教室沒有多余的時間,教師最好能夠將學生的作文分類,將差不多的寫話類型放在一起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可能出現的錯誤,也能對學生之后的寫作提供幫助[2]。
教師在教授學生寫話時,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孩子才剛剛接觸語文,沒辦法寫好是常見的事情,教師一定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同時也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突出表揚。老師可以表揚的有很多:比如角度新穎、字體工整、故事完整等等都可以是老師表揚的方面。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如果教師總是批評他,一定會對語文產生厭惡心理,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自信心,學生才能更好的繼續語文的后續學習。
目前為止,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少教師在教授學生的時候存在教學方法單一以及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日常生活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通過因材施教,在教育過程中選用貼近生活的寫話內容,用鼓勵新的語句激勵學生完成寫話訓練,同時對語文學習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同時幫助到學生今后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