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杰
(黑龍江省鶴崗市大陸二校,黑龍江 鶴崗 154102)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寫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尤其是近年來對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注重,更是明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加強和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立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模式,對于改進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弊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教師的閱讀教學以教師對文章字詞的解釋、文章結構的分析、教師的示范朗讀、學生的跟讀等形式進行,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課堂節奏和學生的思維過程,忽視了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思考;同時,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學習成果的有效評價,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無法得到有效的運用,閱讀教學和寫作練習缺乏有效整合,割裂了學生知識學習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新課程理念下強調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灌輸式”“填鴨式”的講授為主,教師的閱讀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針對閱讀而閱讀的現象,即就事論事,部分教師完全按照閱讀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授課,從一篇文章的字詞講解、到文章、段落大意的分析和對文章中關鍵字詞的理解等等,將所閱讀的文章進行庖丁解牛式的解讀,缺乏對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的關注和有效追蹤,學生在閱讀課上學到了哪些知識?會不會在具體的實踐中應用等,則不在教師的考慮范圍之內。這種教學方式人為的割裂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改變落后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基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切實從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出發,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施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語言技巧、寫作技巧、文章主旨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為學生良好寫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在寫作的練習中,增強了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的學習。
在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經歷閱讀學習后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要充分拓展學生的閱讀成果,引導學生及時的對學習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加強對學生讀后感的寫作指導是一項重要的舉措。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技巧等,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規范:首先,要求讀后感要重在“感”,即學生在閱讀文本后所產生的感想,包括學生對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寫作背景、文章表達的情感等進行系統的總結,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其次,引導學生要注重自身真實意愿的表達,要從文章的閱讀中切實是有感而發,要有理有據,即文章中哪些材料、段落或者事例對你有什么觸動等,保證讀后感的真實性。
仿寫是常見的范文練習方式,仿寫要求學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事物的認識,寫出在形式上與范文相似又具有個性的作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之后進行仿寫練習,鞏固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在仿寫中實現對閱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在仿寫練習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經歷和認知規律,仿寫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實現學生學習的逐漸遞進,從而在寫作中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技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句式的練習,如仿寫排比句式、對偶句式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仿寫規則和仿寫技巧;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之后,引導學生仿寫簡單的段落,這主要是針對閱讀文章中的一些經典段落進行仿寫,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寫作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經歷豐富的知識積累基礎上的厚積薄發。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素材,為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閱讀素材的積累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課堂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針對文章中的優美段落進行有效的摘要,幫助學生建立摘抄本,同時,要求學生對摘要的內容進行重點解讀,如本段的寫作技巧、寫作方法、所達到的寫作效果等,深化對閱讀素材的利用。
將寫作教學有機整合到閱讀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鍛煉寫作能力,在寫作中加深對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認識,實現有效的讀寫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