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實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0)
在當前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化、生活化的背景下,英語已逐漸成為大學課程的必修課程,也逐漸成為影響學生大學進修的重要內容。但在當前國內諸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如教學觀念陳舊、課程設計不夠科學、教學環節不夠生動、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等諸多問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建構一個有效的課堂氛圍,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大學英語必要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制約了高校英語教學的發展。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需要對英語自主學習方面的知識要點進行反思,從多角度多方面探究自主學生方法策略。
雖然大學生已經進入高校進行學習,但是在中學時期培養的學習習慣對大學生的學習依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于很多學生在中學時期適應了應試教育的模式,因此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第一,很多大學生認為進入大學之后,也會像中學時期一樣,教師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相關的學習。但實際上,大學生英語教學與高中時期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容易導致英語學習成績下滑的情況。第二,大學英語雖然作為基礎學習課程,但是課程的課時與中學時期相比,縮短了很多:大學時期英語課程一周在2-4節左右,但是中學時期基本上一周有10節左右的課程;課時縮短導致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指導時間變短,僅僅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無法更好地提高英語的學習效果;第三,由于大學英語的課時安排較短,因此當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存在疑問時,無法及時地向老師進行請教,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生內心自發的積極主動行為,然而目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意識薄弱,無法產生內在的培養動力,使得目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弱。
由于每個大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和經歷都不盡相同,到了大學階段,學生之間的個性、認知特點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差異較明顯。因此,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師,如果使用生硬、老套、單一的教學模式,則很難實現良好的教學目標和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盡可能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具體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分班,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科學制訂學習目標任務。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因此,優化完善英語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國內諸多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仍片面追求學生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忽視了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性等內容,導致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可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展,加入靈活、有趣的課堂形式或活動,如在載體上可采用PPT等音頻或視頻軟件,在形式上可組織進行詞語接龍、角色扮演、場景表演、口語、歌曲比賽、師生互動等環節,通過協調與配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大數據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調整更加多樣化。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個系統的把握,在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調研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課程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對教學課程的難度進行調整。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的電子郵箱或者社交賬號公布給學生,有利于學生與教師進行課下交流,了解學生的問題。另外,大數據時代,教師調整教學模式可以鼓勵學生從互聯網數據中了解更多的教學內容,在布置課后作業時選擇更加具有實踐性的作業,比如注冊一個外網社交賬號,了解某學習網站上發布的英語教學課程等。另外,學生在寫作文和翻譯時,應當鼓勵學生借助網絡信息數據進行英語學習,通過自主查閱相關信息與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與眼界。
信息道德的內涵比較豐富,主要包括:一是能夠運用法律法規確保相關信息的安全合法性;二是能夠運用技術手段解除信息的危害,保護隱私;三是自我約束性,能夠規范信息行為,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有調查數據顯示,“曾在網絡上有過違反過網絡道德行為的學生占46.9%,使用過網絡暴力語言,轉發過虛假信息的學生占61.3%,認為個人信息道德較高的學生僅占18.2%”。這些調查結果均反映學生信息道德水平偏低。因此,學校應全面加強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重視宣傳和教育實效,引導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對于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即使結束大學生生涯之后,也可以利用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