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玖先
(重慶市彭水縣善感中心校,重慶 409600)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要想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上能有最大程度的突破,就需要老師對閱讀教學不斷創新,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效果,讓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處于一個積極狀態,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現在閱讀教學課堂上不少老師沒有對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主要靠老師對文章的講解,這樣學生很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學生不愿意再去思考,就直接將老師的思想轉變成自己的思想,這樣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現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老師經常會會采用多媒體教利用圖片,視頻等等來加強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但是如果在閱讀教學中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那么就很容易讓學生眼花繚亂,沒辦法快速地抓住文章中的重點,這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形式而輕視了文本,不僅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一篇文章中關鍵詞句能準確地體現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學生與作者進行交流的窗口,當學生能夠快速地抓住關鍵詞句并進行理解時,就能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們對關鍵詞句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西師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華山的險》一課時,再閱讀完課文后,老師帶領學生理解“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小心翼翼”“斂氣屏息”等重點詞的意思,讓學生根據詞語的意思去想象華山的險,然后讓學生再次進行課文閱讀,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去體會作者筆下的華山,進而更深刻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閱讀文章時的留白就是在文章描寫中沒有明確具體地表達出來,它需要讀者對其進行想象思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們對文章留白處進行反復品味,積極思考,體會作者這樣描寫的用意,進而更進一步的理解課文。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閱讀效率。例如,在學習西師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學會聆聽》一課時,在課文結尾作者幫助一位聽力有很差的小女孩學會聆聽,讓女孩重新煥發生活的自信時。這個過程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出來作者是怎么幫助小女孩學會聆聽的,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去想象作者是如何用運母親的方法教會小女孩聆聽的,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培養了學生們的想象力,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
在閱讀過程中只有充分地融入感情,才能更容易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融入感情,那么老師就要把情感投入進去,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學會運用自身豐富的表情、語言、肢體動作等來引導學生情感的投入。例如,在學習西師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唯一的聽眾》一課時,在課堂開始在時老師先為學生們閱讀一遍文章,用幽默詼諧的語氣讀父親和妹妹覺得我是音樂白癡我決定去樹林里練習片段,用有些喪氣的語氣讀我自己也覺得自己拉的的小提琴聲音確實難聽片段,再用開心自信的語氣讀老人愿意做我觀眾片段……老師通過自己情感的投入來感染學生們,這樣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快速掌握文章情感的變化,進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閱讀教學不能僅僅依靠課內,課外閱讀在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中也具有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知識的延伸。而且學生課內閱讀時間畢竟有限,課堂時間完全不能滿足學生知識儲備量的需求,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一定要嚴格把控讀物的質量,進而保證課外閱讀效果。讓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促進閱讀教學更加高效的發展。
綜合上述,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重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為了讓閱讀教學能夠不斷優化,還需要老師們通過不懈的探索與實踐,在閱讀教學上可以有不斷的創新,從而不斷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