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亮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金拱中心學校,安徽 安慶 246123)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中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是小學的重點教學任務。伴隨著小學年級的提高,數學知識的難度也在增長,數學教師們也在數學教學方面發現了許多問題。通過長期的探討研究,再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數學教師們逐漸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練習是解決數學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
由于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知識難度的提高,教師們往往只是要求對書上的練習題做完就好,練習課的存在單純變成了學生的作業課甚至是自習課,練習課也因此失去了意義,只是走了個過場。
在目前的小學中高數學教材中,相較于低年級的數學課本有更多實踐操作的內容。但實際的教學情況是學生的實際操作機會非常少,對于課本上的折一折、做一做等操作類型的習題教師往往是一兩句話帶過,學生也對這種類型的習題不太重視。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就發現了所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根本應用不到,只是為了單純的做題與考試,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發生問題時不能在第一時間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和信心。這種情況其實是與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數學教師要尤其注意此種情況,避免這樣的做法。我們應當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舉出對應的實例,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應該規規矩矩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老師交代的數學練習內容。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學生很快的就完成了練習,而另外一些學生卻完成的非常慢,完成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這不僅有學生自身的問題,也與我們呆板的數學課堂練習有關,這種課堂氛圍使學生們感到非常拘束。其實教學場地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內,實驗室、操場、廣場等地都可以作為教學場地。例如在講到立體圖形面積時,就可以比對花園的圍欄告訴學生圓柱體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通過這種實地講解,不僅能讓學生們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更好,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掌握學到的知識,但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將書本知識與教學經驗相結合,創造出更加靈活的練習形式。在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對練習的思考時間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設計練習時,要多設計一些開放式的練習,例如一題多解,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符合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習特點,使其既能夠銜接上上一單元的重點難點,也要跟隨學生思維特點發展的不同規律。通常在安排練習時優先安排低年級,逐步發展高年級,這樣既能使學生在不同層次都能獲得做完練習后的喜悅和對數學知識的信心,還能使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
我們目前所用到的小學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內容雖然都是取自實際生活,但是這些豐富的習題內容被歸納進數學教材后,由于受到學生生活環境、教師的講課方法以及課堂進度等因素的影響,就使得這些習題內容顯得空洞和抽象了。若是數學教師能夠在保留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課后習題重新改編,就能讓習題內容變得更加貼近生活,也更適合不同層級的學生,使習題類型多樣化,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
小學數學內容的重點主要在于計算,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就是需要數學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而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最切實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計算能力方面的專項訓練。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安排不同數量的計算題。例如,學習水平較差的同學每天練習4-5道計算題即可,既不會太多難以完成,也不會因為太少達不到提升數學知識掌握水平的教學目的;對于中等學生,可以每天練習15道計算題,做到“溫故而知新”;對于優等生,就不追求基本計算題的練習,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完成一些拔高題。教師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找尋一些有趣的數學課題將他們分成幾組,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和交流完成數學練習。而這種數學練習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數學競賽、口算練習、小組比賽等方式。這些方式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練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滿足教學要求的同時,也擴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分層練習可以有效激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就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分層練習在保證了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被學生理解消化的同時,極大的擴展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深度,這對于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