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東營市化工學校,山東 東營 257400)
羅森塔爾在美國的一所小學校里,從1-6年級中各選出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一次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先后從中隨機抽出20%的學生列為“最佳發展前途者”,然后將這些“最佳發展前途者”的名單悄悄地交給校長和有關教師,并細心叮囑一定要保密。否則會影響測驗的準確性。8個月后,羅森塔爾對這些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發生了:名單上的學生,普遍表現出學習進步幅度明顯、求知欲強、活潑開朗,且與老師的感情融洽。
緣何會產生這一結果呢?原因就在于,羅森塔爾以權威者身份和那番煞有介事的“預言”,使得教師們確信了這些學生就是“有最佳發展前途者”,從而激發了教師的情感,堅定了教師對這些學生發展的信心,以至于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情不自禁地給予這些學生以某種“偏愛”,使這些學生在教師關心幫助的厚愛下健康成長。這就是由于教師的期待和熱愛而產生的影響,就被叫做“羅森塔爾效應”。
中職學生一般都是因為成績差,沒有考上重點高中或普通高中,才來到職業高中的。一般人都認為這些學生已經定型,沒有什么潛力可挖,難以塑造;加之近幾年來“普高熱”及其他諸多方面的原因,中職的生源之“差”更是不言而喻了。這樣就給中職生們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陰影,中職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自信。
(一)教師在對待學生時應一視同仁。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都不應有偏向,避免形成固定的主觀印象,不能把學生一棍子打死,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以后也不可能好。教師應帶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我們訪談低年級的一位后進生時,他說自己永遠不會成為好學生的,當問到他為什么會這么認為時,他說道:“老師都這么說我的,我一定是不會好了。”這是令人震驚的,教師的言行無疑是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心,影響他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形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又是深刻而長遠的。對待后進生,教師一種期待的目光,一聲親切的言語,一個關懷的撫慰動作,也許會使學生恢復自信,重新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二)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尤其是那些在各方面都表現較差的學生。要知道:“差學生”與“好學生”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使“差學生”向好的方向轉化,首先教師自己要在腦海中樹立“差學生”同樣是可以成為優秀學生這樣一種觀念,并注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變。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就很好的運用了類似“羅森塔爾效應”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形象。他的班上有一個學生曾經偷過東西,但他卻故意把一大筆錢托付給這個學生,讓他一個人把錢送到很遠的城里去,并告訴他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一定會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的。這個學生在路上非常矛盾,想要私自用這筆錢,但一想到老師說他是好學生,大家都信任他,要做好學生當然不能亂用別人的錢,所以他權衡再三,最終還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在這則成功的教育范例中,教師幫助學生樹立了良好的自我形象,會使學生對自己更加自信。
(三)教師應多鼓勵、表揚學生,而不是批評與懲罰。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與懲罰的學生會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自暴自棄,從而產生了消極的自我形象:而經常得到鼓勵、表揚的學生,他們會覺得自己干得挺不錯的,自己還是很有能力的,因此顯得自信,自我形象也較好。教師在學習上經常鼓勵、表揚學生就是在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四)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馬斯洛說:“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社會的尊重、賞識和承認。即使最頑皮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欣賞和贊揚。這來自外部的評價和承認是他們謀取下一個行為的動力。”心理學表明,這種來自外部的評價如果能和他內心預期的評價重合,就會使他獲得強烈的學習動機,并且樹立堅固的自信。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頑劣的學生受到批評愈多,卻愈愛惹事生非出風頭,實際上是在以歪曲的形式補償被欣賞和承認的社會需要。學會欣賞,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勵他向著自己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目標奮進。課堂上,教師贊許的微笑就像清涼的甘露,能滋潤孩子渴盼成長的心田;課下,教師幾句輕松的談心,就像幾聲激人鼓點,能催進孩子創造的腳步。我很欣賞那些名教師,善于敏銳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傳達賞識的信息,讓孩子總處在極強的自信進取狀態中。當然,并不是提倡毫無原則地濫用贊語,只是多給孩子一些欣賞的目光,即使發現他的缺點,疏導得好,變成美人痣了,未嘗不是好事。
總之,如果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能注意到運用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形象,那么,學生的潛能就有可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教師的期望,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力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適時的、健康的、積極的期望和鼓勵,會對中職生產生有益的影響,并能促進學生想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