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福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南韓村鎮西原中心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語文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影響是巨大的,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影響更是基礎而長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尊重實踐,認清形勢,結合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素質教育、新課改的要求,積極完善我們的教學,既要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也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要注重基礎,也要注重提高;既要注重教育,也要注意引導;既要注重結果,也要注重過程;既要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也要注重語文的人文性,切實推進小學語文課程的改革。通過課程改革完善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學反思是教師依據社會對自身的要求,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參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苯處熢诜此歼^程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演員,又是評論家,它像一面鏡子,是自己對自己的對話,在實際與理論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教學反思,也稱反思性教學,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
我們常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成功的語文教學不是強制的死記硬背,而是借助各種手段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上好一堂語文課的必要前提,規范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語文的教學方式應是呈多元化發展的,通過一系列的趣味游戲、教學輔助設施,使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學習。每一堂課的課程導入可以采用一些游戲或者演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讓學生輪流演講,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思維嚴謹,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體會語文學習的獨特內涵。
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而單調的黑板教學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氣氛壓抑,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逐步下降。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設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播放一些音樂、視頻來活躍課堂氣氛,但應注意多媒體只是輔助設施,不能本末倒置,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設施。作為教師,要積極備課,利用各種教學硬件將知識講給學生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征,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么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的傾聽者,教師灌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有的時候教師灌輸的內容根本無法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文素養相匹配,使得教師雖然講述了很多語文知識,但是學生吸收甚少,使得教學效果低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中的主人,而教師只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指路人,為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對語文學習中的問題積極探索、勇于創新。
總之,教學反思的實質就是教師通過反思,寫下自己的經驗與感受即反思日記,并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過程;或是通過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共同討論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謀求解決辦法,教師將“學會教學”、“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