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二幼兒園 張霞霞
節奏感是音樂的精華,也是幼兒音樂學習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在教學當中應該懂得去培養幼兒對節奏的感受能力。所以在節奏感的教學上,教師應該從二點開始:第一,讓音樂節奏感不僅具備運動性,而且能夠帶動幼兒的情緒。第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孩子們對節奏感的體驗能力,讓幼兒去感受節拍的強與弱,讓身體與節拍結合在一起。我認為只有加強節奏感的訓練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幼兒對音樂的敏感程度。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表示要注重幼兒動作發展,因此音樂教學中律動很關鍵,律動是讓幼兒把自己的身體作為展現美妙音樂的樂器,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而主動表達內心的感受。幼兒在聆聽音樂的時候,通過跺腳、拍手等一系列動作來體會音樂的節奏感,律動的教學是非常靈活的,讓課堂充滿活力,且讓幼兒更加活潑地去學習音樂。
學習打擊樂是方便讓幼兒熟悉音樂內容和了解樂器的最好途徑。當孩子們熟悉了各種打擊樂,并且懂得如何去操作時,他們就會想更深一步地去探索打擊樂的奧妙,在幼兒學習一些樂器時,如串鈴、鈴鼓、大鼓、小鼓,孩子們在敲、打、拍中去感受樂器所帶來的節奏感和美妙的聲音。在這個過程當中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且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進一步地去探索打擊樂的奧妙。打擊樂是非?;顫娚鷦拥慕虒W內容,也是開發幼兒潛能、激發他們學習音樂興趣的關鍵所在。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是基于在多種類音樂的選擇上,讓孩子們去感受到不同音樂所帶來的魅力。比如對于中班的兒童,我有時候會采用一些經典的易懂的兒歌,也會讓中班的孩子們在奧爾夫音樂的帶動下學習打擊樂,還可以讓他們去欣賞一些兒童歌舞劇、傳統古典音樂等,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于不同的音樂擁有不同的感受,加強幼兒的音樂藝術感受能力,進一步來提升幼兒的興趣愛好。
在音樂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去扮演歌曲中的角色,總是把音樂幻想成一個故事。因此我非常注重情景教育的加入,也就是通過一首歌曲設定一個情景讓孩子們進行表演,通過音樂游戲的律動和節奏讓課堂熱鬧起來。舉個例子,如在歌曲《母鴨帶小鴨》的學習中,我讓孩子們觀察鴨子走路的方式,隨著音樂的節奏律動起來,教師先去示范正確的動作,等孩子們學會之后,我們玩了一個小游戲,讓其中一位幼兒扮演鴨媽媽,其他的小朋友們扮演鴨寶寶,讓鴨媽媽帶著鴨寶寶一起去學游泳。當音樂響起的時候,這位扮演鴨媽媽的孩子帶著幾個鴨寶寶一起跳動了起來,大家隨著音樂的節奏,嘴一張一合并發出“嘎嘎”的叫聲,在游泳的時候,鴨媽媽和鴨寶寶張開了小翅膀,一點一點地走進小河邊。這種融合情景的音樂學習方法是構建一個場景讓孩子們去模仿,如果單單只是教師帶著幼兒去跳舞,往往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讓孩子們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展現出故事性,會激發幼兒的興趣,他們之間也會彼此協助,也能夠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讓孩子們彼此熟悉起來。
我認為在幼兒音樂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全面化,通過各種類型的音樂激發幼兒學習的潛能,打開孩子們的視野。
音樂魅力源自它能夠帶給人不同的情緒,此外不同的音樂所表達的內容也不同的。我們要懂得豐富課堂,讓課堂充滿藝術的氣息。比如在一些游戲的設定當中,讓孩子們去辨別音色,如音樂游戲《哪個樂器在唱歌》,讓孩子們去辨別羌笛、鋼琴、大鼓、小提琴等樂器,通過樂器去學習音樂知識。
在幼兒的教學當中,我們教師要懂得鼓勵幼兒自主地去發揮表演的能力,當學會一首歌曲或者一支舞蹈時,要讓幼兒大方地展現給大家看。在音樂的教學上要懂得培養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勇氣,這種能力是從小開始引導的,才能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心。比如在動物起床歌》這首歌曲的學習中,孩子們先是隨著歌曲的節拍動起來,在教師的帶動下,幼兒們邊唱邊跳,這時我們讓孩子們模仿一些小動物起床的動作,邊唱邊跳,展現給大家看。
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比較內向,雖然很想跳舞,但是又比較害羞,不能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我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鼓勵他,為他拍掌加油,讓幼兒大膽地去表演這首起床歌,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所表演的動物都是不一樣的,有霸氣的大老虎起床的動作,也有可愛的小兔子起床的樣子,更加有狡猾的小狐貍起床的樣子。每個孩子去模仿不同的動物,然后在歌曲中律動起來,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歌曲,且靈活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我們需要引導幼兒發揮表演力的重要地方。
總而言之,音樂的培養要從興趣開始,只有激發孩子們的熱情與好奇心,才能讓一節音樂課活潑生動地展現出來。我們不僅要關注幼兒對節奏感、律動、打擊樂、音樂欣賞能力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要懂得調節課堂氣氛,讓課程內容的模式更加多樣化,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好的音樂課不是以教師為主導,而是讓幼兒變成課堂的主角并真正的自信起來,敢于表達內心的看法,逐漸地熱愛音樂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