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公安縣東港初級中學,湖北 公安 434315)
數學問題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經歷過程、培養情感態度的重要源泉,問題是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數學的方向和動力。一個良好的數學問題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還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師:(投影播放“奧運火炬登珠穆朗瑪峰”的視頻)你知道視頻中事件發生的時間嗎?同學們看了后有何感想?
生1:大概是2018年吧。我覺得中國人太了不起了,能將奧運火炬送到珠穆朗瑪峰上。
生2:我國能舉辦奧運會,我感到很自豪。
生3:登山運動員的用于攀登的精神真了不起,我要向他們學習。
生3:珠峰太高啦!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奧運火炬登珠峰是在2018年5月10日舉行。珠峰這么高,但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把一張足夠大的厚度為0.1毫米的紙,連續對折30次的厚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你相信嗎?
生:(異口同聲)不相信。
師: 不相信?讓我們來試試看!
(學生急切的望著老師,老師開始發制作好的條形紙片和實驗報告單。)學生在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中開始了探索活動。
(情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 你能對折30次嗎?
生:(學生異口同聲)不能。
師:那你能表示出了嗎?
生:(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中去)學生小組合作。小組長分工,有的折,有的數次數,有的記載數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案例中,播放“奧運火炬登珠穆朗瑪峰”的視頻,讓學生說出“奧運火炬登珠峰”時間、談感想。通過聯系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引出課題,這樣既能及時讓學生了解一些信息,又能激發學生勇于攀登、克服困難的精神,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中,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我們義不容辭,旁無則貸。
教學開始,借助多媒體手段,提出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即把一張足夠大的厚度為0.1毫米的紙,連續對折30次的厚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引起認識沖突和認知期待,促使學生應用舊(已有)知識去探索新知識,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迫不及待的去開展實驗“對折紙片”,但無法得出實驗結果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新的目的、新的問題,而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和手段已經不夠用了,此時,他們就會有一種渴望達到目的、解決面臨的問題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會使學生產生渴望解決問題的需求,對教學內容發生直接興趣.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掌握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根據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問、好奇的心理特征,課堂上采取由淺入深的啟發誘導,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跟著動腦、動手、動口,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方式由“學會”變為“會學”。
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再給學生提出問題——“如何表示對折30次后的高度的結果”,自然過度到新知的學習接著層層設問,引出乘方以及與乘方有關的概念,采用歸納類比的方法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既有利于復習鞏固舊知識,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在這一以問題為樞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和轉化的數學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