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英 郭海鳳
(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婁村學區,河北 保定 074100)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而如何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這是我十多年來一直思考和探究的問題。特總結如下:
做好備課工作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師要精心備教材和備學生,并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發展目標。在預設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對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對教師留的預習作業視而不見,這導致課堂聽課時抓不住重點,聽課效率低下。因此,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指導,提高其預習的有效性,從而使學生在聽課時更具針對性,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語文這門學科的涉獵范圍十分廣泛,教師要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拓展利用課外資源,使其為語文教學服務。首先,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典型、最標準的范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利用好教材資源,根據教材要求向學生傳輸一定的語文知識,并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發展學生的穿心能力。其次,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課外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擴大學生視野。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當地的人文、風景等資源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說真話,表真情。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當注意對學生的個人評價。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因為個體的差異以及其他因素而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不同情況。因此,教師的評價標準應該多樣化,要針對各個學生各自的優點進行表揚,針對其缺點提出適當批評。切不可僅以考試成績來統一評定,從而抹殺個性差異。即使是學習上的“尖子生”也不見得就樣樣比學習上的“后進生”優秀。所以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表揚,要表揚大于批評,多表揚集體少表揚個人,多表揚過程少表揚結果,多表揚“后進生”,適當表揚“尖子生”。教育的最大化便是集體的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避免學生之間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況。而且要多針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表揚,要讓他們懂得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習慣。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才能點燃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
語文教育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全方位入手培養學生,千萬不能機械地教書,否則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淺層的識記層面。要雙管齊下,讓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又具備了學習的素質。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學生走向學會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