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察哈爾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450)
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是各階段各學科教學共同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美術教學也不例外。然而美術教學情景普遍不容樂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層出不窮,教學有效性亟需提高和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術教學作為美學欣賞課程,對學生美感、鑒賞力、想象力等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生活閱歷、探究分析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只能一味的依靠老師直觀的講解介紹,造成了課堂教學生硬,教學氛圍死氣沉沉的現狀。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
對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又十分薄弱的小學生來說,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親自進行體驗,只有體驗過的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才能夠根深蒂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才能夠得到靈活的應用。為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簡單地接受和掌握豐富的美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獲取自主學習的能力。眾所周知,知識可以靠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接受和理解,但是教師卻無法通過語言來讓學生擁有和提高能力,為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親自體驗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美術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可以依靠自己的體驗、感受、遷移等方式來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我們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和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既滿足學生動手的欲望,又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興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更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術基本技能的教育,小學美術有其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在教學中教師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晤美術的獨特價值。蘇珊朗格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形式。"培養藝術感也要與現實生活超脫,加上學生的情感因素之后,美術作品就成了學生的好伙伴,如讓學生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生會把自己身邊喜歡的動物畫得非常可愛,有可愛的小豬、小猴、小貓等各種小動物,他們還會給這些小動物穿上他們所喜歡的衣服,再加以想象,增添了色彩。在趣味很濃的課堂上,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高興,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所說的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強調了素質教育理念。現如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已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也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好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游戲也能激發學生大腦中最積極最有創意性的區域。游戲能夠把美術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新的美術教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游戲內容,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戲成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美術,學會欣賞美。學生能夠通過游戲不斷地主動探索,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散,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游戲教學法能夠使課堂變得輕松、活躍,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興趣,從而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中還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路人,要把40分鐘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傳授式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尤為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去觀察圖中的美,去感受圖畫中色彩的變幻。美學的精彩是靠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的,而不是靠教師去講的。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美的存在,讓學生主動學習美術更能夠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赫欽斯曾說過"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自己學會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采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圖畫的理解。在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先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在小組中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適時對學生的發言加以點評、指導。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教學手段也以飛快的速度進人到課堂教學中來。電教手段的普及,幻燈片、錄像、PPT等多媒體的運用改變了傳統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手工板書耗時低效的現狀,對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所顯現出來的效果在美術教學方面就更加明顯,因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更強調形象性。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能夠看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也能夠了解畫家創作時的精神狀態和生存環境,了解畫的背景和畫家的人格特點。這樣能夠更加豐富課堂教學,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繪畫的興趣,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又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然而不少小學美術教師按照統一的標準對學生的畫進行評價,如,是否按照規定要求作畫,是否貼近實物,是否采用了課堂上所學的美術技能,等等,只關注作品的最終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以及他們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等。因此,教師要摒棄成人式的評價標準,著眼點不能單純地停留于學生繪畫技能的高低,而應關注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各項能力的發展。在評價主體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以及自我評價,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熱愛,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