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河北省吳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吳橋 061800)
我作為職業高中的美術老師,認為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級工藝美術班的學生剛踏入學校,沒有美術知識基礎,一切從零開始。面對這種情況,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他們學有動力,畫有目標。下面淺談我的幾點做法:
帶領學生進入精彩的藝術世界,要靠耳熏目染。教師要充分利用理論常識、寫生習作、招貼、標志、封面、工藝、平面、立體、色彩構成設計等課中的具有新穎的創意的范畫介紹給學生,包括作者對社會的認識與評價,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在創作中的思維發展。特別是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范圍里的設計創作范例,讓學生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創作思維的“火花”與“靈感”和創作實踐的強烈欲望,這樣能有效地讓學生認識美術,懂得藝術創作的價值。
我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是: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大自然賦予了人類的一切,也激發了人類的靈感和創造激情,人們從自然界中得到許多啟示,自然界的任何事通過聯想能變幻想象出很多東西,生活中也會有很多使人難以忘懷的事情。因此,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要到生活中多層次、多角度地誘發展開。作為老師,就要善于誘發學生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描繪生活,指導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現力的一瞬間,讓學生去挖掘自身十分豐富的情感,讓學生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并從身邊的事物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路開拓了,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就涌現了,教學中的審美心理效應,導出學生的形象思維形成判斷力,發展成創造表現力,并且在設計中,學生把平日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創作中,除了提高創造力更是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講,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和潛質,而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就必須給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否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就成為空話。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學校美術創造活動的良好氛圍和美術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和利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一切能夠調動學生大腦積累和想象的設計例題與媒體,激發、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運用,要求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創新,讓學生在主題創作、設計、欣賞習作以及組織輔導學生參加各種各類美術大賽活動等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中,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身的創造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創作來體現對人類共同關心問題的認識、理解與責任感。對于學生的所有創造性作品或創造過程中萌發出的創意,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在學生創造素質的體現與發展上,因人而異地設立分層次評價標準,更好激勵學生人人參與和敢于實踐創造。
新課的導入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職業高中上課,學生最受不了的便是沉悶的,一成不變的內容,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一些內容與新課相結合有趣形式和方式,如音樂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上《平面構成——近似構成》,上課時,我就讓學生拿出練習本,畫上6個以上一樣的圓形,再讓他們在圓內畫上不一樣的卡通人物表情。學生都非常喜歡畫漫畫,都積極想出不一樣的來,有的更是畫了十幾個。這樣他們已經提前將近似構成表現出來了,再接下來講清楚一些定義及設計中的注意點。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容易。
而怎樣寓教于樂?藝術創作并不是因為它精益求精或豪放瀟灑而富有魅力,而是精神中的情感經過感覺對視覺形象的把握,從而產生神秘的激情。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原來藝術創作能力稍差的對藝術的興趣減弱,就連那些成績較好的也興趣不高。要保持學生學習藝術創作的熱情和興趣,我認為在完成美術作業過程中不一定循規蹈矩,不一定像應考那樣獨立完成,而讓學生互相參考,互相學習;不應該只有“教師講學生練”的單調模式,應創造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引入一些故事或游戲。例如教《平面構成—特異構成》,我就先跟學生說要玩個叫“找不同”的游戲,在班中找出9位留長頭發的女同學跟一位身材高挑的男同學一起上到講臺上,讓下面的學生一起來“找不同”。坐在座位上的同學們非常踴躍地指出了上面10位同學有什么不同,有的說:只有一個男的;有的說:他們的頭發長短不同;有的說:高度不同;有的說:有一個戴眼鏡,其他都沒 戴;例如教《基礎圖案變形》,我在課堂當中設置了一個練習小比賽,根據老師給出的四葉草的圖案創作圖案的變形,分四組同學來比賽,看看哪一組的學生能變得更多。課堂上四組同學不需要老師叫起來上黑板畫,都自主爭先恐后地上黑板畫出各種各樣的變形圖案……通過這樣的小游戲,讓學生活躍起來,當然課堂效果也相當好。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必須經常研究學生的心理,很好地把握心理學的原理,并采取生動有趣以及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既守常,又知變,教學上就能夠不斷地提高和創新。俗語說,教無定法。我們只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美術教學必能邁入新的境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定能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