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欣
(吉林省農安縣萬金塔鄉葦子溝村小學,吉林 農安 1302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但是這些農村勞動力的子女被留在家中,進而形成了農村留守兒童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存在著代溝問題、情感教育缺失問題、缺乏學習指導問題以及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問題。因此,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其解決對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農村留守兒童多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進行照顧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通常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理解留守兒童的想法,按照自己舊式的思想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留守兒童感受不到理解與關愛,進而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
農村留守兒童正處于身體與心理變化的重要時期,但是父母外出務工,沒有足夠的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陪伴,甚至與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系也是非常有限的。農村留守兒童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照顧與理解,留守兒童的所思所想不能與父母進行分享,留守兒童在缺乏情感關懷以及傾訴對象的環境中壓抑自己,從而導致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甚至形成偏激的性格。
農村留守兒童通常被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也有可能被安放在親戚家中,代理監護人的文化素質水平低,這就意味著,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不具備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指導的能力。代理監護人通常只能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提醒,真正能夠進行學習指導的少之又少。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弱就會造成其不正確的學習觀念,一些
留守兒童無心學習就產生了外出務工的想法,這就造成留守兒童缺失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現象的出現。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著德育教育被忽略的問題。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留守兒童進行及時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以及規范的行為習慣引導。留守兒童的年齡較小,其是非觀念并不成熟,并且兒童本身的好奇心較重,這就意味著,留守兒童極易發生違法犯罪活動:農村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缺失,使留守兒童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與規范的行為習慣。
代理監護人是照顧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人員,幫助代理監護人構建正確的教育觀念有利于留守兒童的成長。學校可以經常組織如何教育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主題講座,使代理監護人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會如何正確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首先,學習如何給予留守兒童關愛。代理監護人要明白給予關愛不是溺愛,要學會給予他們正確的關愛,給予兒童傾聽,多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其次,要尊重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能對留守兒童進行簡單的反對,而是要通過溝通讓留守兒童明白原因,進而減少代理監護人與留守兒童之間的代溝。
對于農村留守兒來說父母是情感的寄托,因此,父母要做好情感教育的彌補。父母可以和留守兒童做好約定,對每周通電話的次數進行約定,使家長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進而對留守兒童進行引導。通過電話溝通,留守兒童也會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愛。學校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讓留守兒童與家長進行視頻通話,不僅可以解決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相思之情,還可以有效地幫助留守兒童構建完整的情感世界,留守兒童的情感得到彌補,才會形成正確的人格。
在學校教師要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觀念的引導,父母在與留守兒童進行聯系時,要積極地向留守兒童傳播正確的學習觀念。學校可以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項檔案,通過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且學校也要注重與留守兒童父母之間的溝通,使家長及時掌握留守兒童在學校中的情況,從而對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幫助留守兒童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學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向留守兒童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升。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德育教育相關主題演講、講座等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進行正確的引導。
社會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為了使留守兒童可以擁有快樂的童年,就要給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避免社會上的不良環境影響。在農村應減少麻將館、電子游戲室、錄像播放廳、網吧等的開設,這些場所不利于留守兒童的成長和學習,要多開設了“社區親情活動室”、“俱樂部”、“圖書室”等場所,這些場所有益于留守兒童身心發展,通過長期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他們就會耳濡目染,慢慢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開闊視野。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會促進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習慣,減少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農村留守兒童是當前社會發展產生的特殊群體,并且這個群體在不斷擴大,這就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代理監護人之間的共同努力,從而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讓農村留守兒童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