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保
(湖南省臨湘七中,湖南 臨湘 414300)
小時候,媽媽的回鍋肉是口福。不僅僅是因為媽媽做的回鍋肉香,還因為那時想吃一次肉真的好難!
那時的小孩最喜歡過年、過節和來客人,因為只有這些時候才有肉吃。我家還算好的,一是父親在礦上挖白土(瓷土),偶爾用厚紙包些肉帶回家;二是父親時不時幫鄉里鄉親宰下豬。一般是快過年了,或豬養不下去了,父親忙完后,東家一般也會送點小腸、豬腦髓與豬腰子(豬腎)給父親帶回家,條件好的或大方的東家甚至有點豬肉與豬肝相送,我因此比別家的小孩又多些口福。但在不多的食物中讓我最鐘情的還是媽媽的回鍋肉。
媽媽做回鍋肉并不復雜,先把肉有皮的那面放在明火上燒一下,或者用燒紅的火鉗緊挨著肉皮滾一下,這時肉皮會發出“滋滋”聲,同時會聞到一股焦糊味,等把豬毛弄沒了再把肉切成大塊大塊的,然后把大塊肉在鐵鍋內煮,煮肉的柴火總是旺旺的,煮的過程中,那芬芳的肉香會飄滿堂屋,滾燙的鍋內熱氣騰騰,那翻滾的湯花勾著我的心弦,媽媽一會兒拿著湯瓢或鍋鏟把飄在肉湯上的泡沫輕輕舀掉,一邊用筷子在大塊的肉上插幾下,看看煮爛沒有,偶爾看到我饞貓樣也會撕扯點肉讓我嘗個鮮,那肉一入口,滿口留香,邊咬邊嚼邊流口水,那滋味美在心里油在嘴上,沒得說……
肉煮好后,媽媽用筷子與鍋鏟把肉從鐵鍋里撈出來,放在砧板上,涼一會,這時大塊的肉上冒著白氣,肉色淺白色,一絲絲肉脈清晰可見,肥肉與瘦肉涇渭分明,大塊肉放上砧板時還顫抖著,富有彈性,不冒白氣時,千萬莫亂動,外面涼了,肉里面燙死人呢。
待大塊肉涼些了,媽媽就開始切肉,切肉也是有講究的,要橫著肉脈切,把肉脈切斷,媽媽說這樣切肉容易嚼爛,不容易塞牙縫,媽媽切肉總是一大塊一大切,不薄也不太厚,我曾問過媽媽:“為什么切這么大?”媽媽細聲地說:“莫得罪客?!眿寢屒型耆?,砧板與菜刀上滿是肉屑,油膩油膩的,我不喜歡。
最后的工序就是炒肉了,鹽、自制豆豉、大蒜或韭菜、青椒、姜、胡蘿卜或白蘿卜是那時炒肉的常見輔料,醬油與醋在那時平常人家是見不到的。
媽媽炒出的回鍋肉色澤焦黃、香味豐富、肥瘦相間、肥而不油、入口即爛,口感香甜——百吃不厭,只是肉塊較大,媽媽不讓我多吃,怕膩著。
肉湯里放點藿香葉或韭菜,喝起來也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吃完飯打個飽嗝都是香的。
記得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媽媽會變著法給我做好吃的。那時家里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我在兒子里排行老大,深得父親與母親疼愛,奶奶卻最喜歡弟弟,有時讓我有些困惑,鬧得奶奶不痛快,這時媽媽總會出來圓場,護著我。記得最困難的一年,好久沒吃回鍋肉了,我就問媽媽:“嗯媽,么時恰肉哦?”媽媽思索了一會,笑瞇瞇地說:“明天午飯!”我真的高興,連當晚的覺都沒睡安穩,口水都流到枕頭上了,我期盼第二天中午快點來到。第二天媽媽要我出去玩,奇怪,怎不允許我看她炒回鍋肉,搞得我心中癢癢的,一上午沒心思玩。中午開飯,媽媽果真端上一大碗“回鍋肉”,我馬上夾一塊吃起來,但口感讓我怪怪的,沒有肉香,太軟了,太沒嚼勁了,這是什么?我望著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媽媽看著我,笑瞇瞇地問:“好恰么?”我搖頭,苦笑:“冇以前的香”。后來我才知道這“回鍋肉”是媽媽用冬瓜做的,雖然沒真回鍋肉香,但我還是覺得挺不錯的,畢竟大蒜的香味還在,樣子也挺像回鍋肉。
后來我讀初中了,要翻過一座山才到學校,又是山路,離家遠了,媽媽讓我讀寄宿。但是,從我讀寄宿起,家里條件也有所改善,大家都好些了,家里就形成一個慣例——每到我放假回家,全家才吃肉。姐姐與弟弟最盼我放假了。每每這時,我吃著媽媽做的回鍋肉,心里有一種特別滿足的幸福!
考上岳陽第一師范的那年——1988年,比現在考上大學還熱鬧,還光鮮,又改戶口,又有國家糧,讀書不要學雜費,國家補貼伙食費,讀書的地點還在離家很遠的城里……其實,我考試的分數超出臨湘一中(高中)分數線20多分,讀高中在那時是被瞧不起的。我現在回想起來有些后悔,如果那時選擇高中,肯定可以考個好大學,不用后來邊工作邊讀大學。
家里為了慶祝我考上中專,而且出來還是當老師,特意辦了酒席,親朋都來道賀,說是祖墳發了,家里出了“秀才”,媽媽特別為每桌加了一道大碗的回鍋肉,吃著這回鍋肉有一種為家爭光的幸福!
現在,媽媽的回鍋肉是懷念,是祝福。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天天可以吃肉了,但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不光要吃得好,還要吃得有品味,有質量,吃得健康!加上我病了,還有脂肪肝,媽媽也老了,大家都不宜吃油膩食物,媽媽把拿手的做了幾十年的回鍋肉改菜了,改做排骨湯與小青菜,我幾次勸媽媽別勞累了,多休息會兒,菜讓我愛人做吧,但媽媽堅持要為我做菜,怕我愛人做的菜不合我口味。后來一想,媽媽能動就讓她動一下吧,也算一種活動,多活動總有利于健康,關鍵是媽媽心里舒服些。
每當我吃起媽媽做的排骨湯與小青菜,腦海里總浮現媽媽的回鍋肉,那種香味總留存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也無法抹去,因為那種香飽含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深情,飽含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寄托與希望,就像一雙無形的永遠呵護我的手伴我前行!
媽媽76歲生日那天,由于我在隔離治療,我無法陪伴媽媽過生日,心存虧欠,給媽打電話:“嗯媽生日快樂,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還在親友微信群為祝福媽媽生日發了50元的分享紅包,那飄落的蛋糕寄托著我對媽媽的祝福!但媽媽在電話里的回話讓我驚愕與痛心,她知道我此次病得不輕:“兒啊,媽媽已自己定做好了自己的壽衣,我的年紀也不小了,讓媽媽先走……”聽到這,我的雙淚奔涌,無法自抑,不得不先掛斷手機。
媽媽呀——媽媽,您何出此言,我有病是沒辦法,您還身體康健,活個百來歲沒問題!
我多想再一次吃到媽媽做的那香甜可口、入口即爛的回鍋肉,讓媽媽的愛心與希望永遠伴隨著我,讓媽媽的快樂與健康永遠不離不棄!
2018.11.18清晨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