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實驗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引言:在傳統美術教學中,一直以教師為主,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比較被動,學生個性和學習能力發展受到限制。而翻轉課堂則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其強調以學生為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學習。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隨時進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這對于學生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本文就小學美術發展課堂教學進行探究。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不同,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且突出學生主體地位[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問題進行講解,而不是通篇大論。這種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主要場地,而翻轉課堂則不同,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課堂主要是解決問題場所,這對學生個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傳統美術教學課堂上,多數以教師為主,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而翻轉課堂則不同,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基于此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解決學習中遇到問題,以此提高學習效率,優化課堂結構。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不僅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同時也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開展美術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壓力降低,同時學生學習效率也提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美術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改變傳統固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這對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完全改變傳統教學思路。以此,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避免傳統教學思路的影響,保證教學設計科學性。美術學科不同于小學教學中其他課程學習,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將基礎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就目前美術領域發展階段而言,繪畫能力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在繪畫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美術教學,教師應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以此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學習《形形色色的世界》這一部分內容時,在教學視頻中不僅需要體現世界中的人和物,對于自然界的一些東西也要體現出來,以此實現課堂教學多維度,使學生對我們生活的星球有全面的認識,進而拓展學生知識面,豐富學生學習內容。
在小學階段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設計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創造力。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對課后作業的布置,不僅要考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基于此,引導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為學生布置作業,通過翻轉課堂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在線向教師請求幫助,以此提高學習有效性。
例如,學習《小動物蓋房子》這一內容時,在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通過教學視頻了解不同動物對房子的需求,基于此進行實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蓋一座自己喜歡的房子。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首先,課前階段。在課前利用翻轉課堂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教學內容,以便在課堂中進行更深入學習。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圍繞課堂重點內容設計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然后將對應的作業,在學習平臺上發布,并要求學生課前完成預習作業和練習,將預習過程中出現問題進行總結,便于課堂上學習。
其次,課中階段。在課中階段,學生可以將視頻觀看過程中出現問題進行總結,并在課堂中提出。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以此豐富學生學習內容,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以組的方式進行學習討論,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
最后,課后階段。課后階段是學生進行成果展示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前預習、課中學習進行總結評價,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以便在下堂課中加以改善。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互評,以此全面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翻轉課堂應用,以此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