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杰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實驗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閱讀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外界的信息,感知事物的特性,對他們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教學的現狀是閱讀效率不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這就限制了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閱讀技巧,培養他們的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效果。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強調要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要轉變角色,做好輔助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讓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對文本的內容進行感知,自己獲取信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思考及討論的方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和效果能夠得到保障。教師在教學之前就需要告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他們討論前給出清楚的探索目標,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技巧,讓學生能更好的進行閱讀和理解。例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就可以提出討論目標:“ 這篇課文的線索是什么?小女孩的情感變化是什么樣的?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天氣進行描寫?你要是小女孩,最后會對自己說什么呢?”讓學生在小組中有目的性的進行討論,積極思考和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更好的進行閱讀,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種學習方式和習慣,所以,要想全面發揮出閱讀教學的作用和優勢,教師就需要創新教學目標。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個性以及特點,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目標要清楚,進而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目標,體現教學的創新性以及時代感[1]。教學目標還要和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相適應,符合學生的智力發展規律,確保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學習目標。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時,教師就可以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其次,歸納這篇文章講述的道理是什么。教師在制定目標時需要基于學生的主觀體驗,進而有效的提升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體現出教學的規范性以及統一性。學生在實現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擴展,繼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考意識以及思維能力,這樣不僅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還可以調動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積極的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方法,而掌握語文閱讀教學教什么更加重要。如果閱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閱讀情況不相符,那么就容易讓學生在閱讀中不能完全理解,限制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就需要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變革以及創新,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教學內容和時代發展是同步的。例如,在學習《一面五星紅旗》時,教師就可以在閱讀中和中國夢相結合進行教學,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夢想,之后教師再聯系到中國夢,進而讓學生可以形成較好的社會意識,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讓學生身心能夠健康的成長。
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而言,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加上閱讀都是文本內容,長期如此,就會給學生的閱讀興趣帶去消極的影響,最終限制閱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閱讀教學方法十分重要,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所以,當前教師就需要對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全面的理解閱讀主旨、深入的感受到父親和孩子間的情感,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享來開展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開始教學前,先讓學生想想自己和父親之間的事情,可以是感動的,也可以是有趣的事情,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父親對自己那種無言的愛,然后再開始進行文本內容的教學[2]。在學生閱讀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文章中標記出可以體現地震中父親對孩子的愛的細節,然后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答案。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再閱讀一遍,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讓他們可以有效的提出問題、有效的思考以及解決,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再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去感受其中的愛國情懷以及民族自豪感,讓他們通過自己閱讀進行探究,也可以通過談話以及討論等方式來進行閱讀學習。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學生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素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