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錄
(惠水縣抵季中心小學,貴州 黔南 550600)
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年紀尚小還不具備較強的學習意識,進而使得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然而很多教師往往沒有正視這種錯誤,而這種忽視也使得原本蘊含在錯誤中的有效資源被浪費。因此,筆者認為為了使這些錯誤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教師應將其利用起來,進而使其發揮真正的作用與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學生在解題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往往有很多原因,有的可能是因為對基本概念以及性質沒有教好的掌握,也有的可能是因為基本解題公式沒有運用正確,總之,出現這些錯誤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在學生出現錯誤時給予及時引導,往往是將正確的答案直接丟給學生,最終使得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錯誤[1]。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教師應重視學生這種錯誤現狀,并在解題過程中及時對學生展示錯誤原因,同時與學生共同進行探討與交流,進而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最終使學生具備強大的錯誤認知結構。例如,在學習以下數學題時,案例:已知x,y∈Z,且x+y=1,求(x+1/x)(y+1/y)的最小值,有的學生會得到以下錯誤答案:(x+1/x)(y+1/y)=x y+1/x y+y/x,而出現這種錯誤結果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學生忽視了各個等式之間成立的條件,進而通過展示錯誤使學生認識問題出現在哪里,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錯誤認知結構教學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能,教師還應向學生展示錯誤過程,并才有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使其真正了解到出現錯誤的過程,進而使其對自身錯誤之處進行及時糾正[2]。例如,在講解“倍數”的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某個學生的錯誤,該名學生認為21是5的倍數,而事實上他們之間不存在倍數關系,所謂倍數是指一個整數能夠被另一個整數整除且沒有余數,才能稱之為倍數關系,進而使學生正確掌握倍數的含義。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錯誤展示,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出現錯誤的原因,并使其通過錯誤展示正確的了解與掌握什么才是倍數,最終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思維能力有效,進而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而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沒有正視這些錯誤,而是采用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這種行為不僅使得學生喪失自信心,同時也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視這些錯誤,因為任何人在學習中都會出現錯誤,而學生的這些錯誤往往使教學過程中的寶貴教學資源,所以說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錯誤,并在錯誤的基礎之上,通過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其進行改正,并幫學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解題思路,使其重拾自信心,最終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利用錯誤資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使其拓寬自身的學習思維。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深挖錯誤思維,進而采取有效的改善方法來提高學生解題技能,同時使錯誤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最終提高學生整體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理想狀態[3]。
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由于大多數教師往往忽視學生自我反思錯誤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在出現錯誤時不能及時將錯誤進行歸類,進而使得其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依然經常出現錯誤,最終致使學習成績停止不前。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入手。首先,應當加強對學生反思錯誤思維能力的培養,并利用這些錯誤正確引導學生對其及時進行歸納與整理,并引發學生思考: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是自身的基本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嗎?這些錯誤又給你帶來了什么提示?在今后學習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哪些問題?等等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問題,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錯誤思維,最終提高學生自我判斷能力,使其進一步拓寬思維領域并優化自身思維品質[4]。其次,數學知識并不是簡單的學習過程,而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一個學習過程。因此為了有效幫助學生反思錯誤思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措施資源,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并幫助學生學會從多個思維角度進行考慮問題,進而使學生在反思錯誤思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對不足之處加強訓練,最終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而言之,為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教師應利用錯誤資源來鞏固學生基礎知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反思錯誤思維能力,最終實現高效教育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可以從直觀上顯示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現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善于運用這些錯誤,使其變廢為寶并促使學生正視自身的錯誤,進而幫助學生從根本上解決錯誤,最終使其發揮最大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