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中心小學,吉林 通化 134100)
怎樣引領孩子走進閱讀天地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蝙蝠和雷達》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疑提問:什么是雷達?蝙蝠和雷達好像是不相干的兩種事物,怎么會連在一起?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象,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學習,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朱熹也曾說過:"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如果抓住主要線索教學,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天生就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新鮮有趣的事情,喜歡對事情刨根問底,因此,教師只要把書籍中最精彩的內容介紹給學生,并且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就一定能吸引學生走進書本。
一張封面就是一個故事,一幅插圖就是一段精彩,當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欣賞封面插圖時,學生的心會不假思索地飛進書本.他會迫不急待地打開書本,走進文字,走進故事。《橋下一家人》這本書的封面畫的是一位胖胖的老爺爺推著一輛手推車,旁邊并排走著三個可愛的孩子,中間印著一排紫色的小字"橋下寒冷的風,吹不散一家人溫暖的愛";看著這段溫馨的畫面和文字,誰不想走進這家人的故事呢?翻開《塔克的郊外》,第一幅插圖畫的是"塔克的郊外"平面圖,平面圖上立著"柴斯特的樹樁""埃倫的房子""埃倫的特別樂園""賽門的池塘""果園"……看著這里的每一處地方,孩子們的心也跟著飛到了"塔克的郊外"。
好書都會有一些優秀的片斷,或驚險刺激,或溫馨感人,或輕松幽默,或快樂有趣,當老師將這些優秀的片斷,用聲情并茂的語言朗讀給學生聽時,她們一定會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雷夢拉八歲》里就有很多精彩的片斷,比如寫雷夢拉用頭擊蛋這一片斷:因為早上媽媽給她拿了個生蛋,結果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蛋黃蛋白這一片段,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學生聽了一定會對《雷夢拉八歲》很感興趣,因為誰不想再看看在雷夢拉的身上還發生了什么呢?
窗邊的小豆豆、丑小鴨、白雪公主、蛛蜘夏洛、蟋蟀柴斯特、木偶皮諾曹,這些經典的形象在無數兒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記憶,作為低年級的老師,我們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輕松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展現這些經典的人物形象,當學生對這些主人公產生濃厚興趣時,他一定就會翻開那本書。
當教師把學生引領進閱讀的大門后,為了讓學生愿意長久地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低年級的老師應該多開展一些和讀書有關的活動,讓學生不知不覺熱愛書本。
學生們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每天讓孩子們把自己看的好書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畫一畫書中的主人公形象,辦一次"我心中的XX"繪畫比賽,將書中的內容制成答題卡,讓學生參與讀書答題比賽,讓學生們改編故事、續編故事、寫讀后感,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中一定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心底里也將漸漸滋生出對書籍的熱愛。
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定期評選"讀書之星"在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同時,又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去閱讀。因此,教師可以每月在班級評選一次"讀書之星",獲得"讀書之星"稱號的同學可以擔任班級的圖書管理員,同時還把名單公布在班級的黑板或班級網頁上。
教師在班級里創辦一份讀書小報,每月出版一次。讀書小報上可以刊登學生們的讀書心得,可以刊登學生們的讀書卡片,可以刊登學生們推薦的好書,可以刊登學生親子閱讀、同伴閱讀的照片,可以……老師要將讀書小報變成學生展示讀書成果的舞臺,當學生們在小報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時,他的內心能不為之激動嗎?而這種激動將促使他更加投入到閱讀中去,久而久之,學生們對書籍的熱愛之情也就悄然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