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榮
(福建省廈門市翔鷺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6)
新時期,隨著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分層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為了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師要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對策,不斷制定完善的分層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具體教學實踐分析如下。
分層教學是有效促進小學體育教學向更優秀的課堂效果、更現實的教學意義、更完善的教學方案邁進的重要措施。要想讓這一教學方式真正為小學體育教學服務,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其實施原則。首先,合理性原則是重中之重。教師應當考慮如何將學生妥善分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考察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體育愛好、學習態度、合作精神等等,以實現層次劃分的合理性。其次,教學的連貫性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實施原則之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在同一堂課上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然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夠因為將精力過多放在學生分層上而忽視教學的連貫程度。此外教學評價與層次調整的及時性也是重要的實施原則。在這些原則落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讓班級學生的體育能力與身體素質均實現相應的提升。此外,在這種教學方式實施一段時間后,教師應當對其效果進行系統評價,以便及時發現不足之處,并妥善改進后續的教學活動。同時,還應當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及時重新劃分,以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多層次的體育訓練。
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科學、合理的學生分層能夠保證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合理溝通,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以順利實現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材施教。例如,針對即將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其在上一年級的表現,建立一個逐級遞進的四層結構:首先是對體育學習缺乏興趣,并且體能素質較差,沒有明顯體育學習優勢的學生;其次是對體育學習具有一定興趣,但是身體素質需要提升的學生;再次是體能素質較好的學生;最后是具有一定體育學習興趣,并且體能素質優異的學生。這種遞進式的分層方式有助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準確定位。此外,由于學生的體育素質和體育能力是在動態變化的,因此分層情況應當隨時調整,以實現動態化的分層教學。
其次一種良好的分層標準是小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一旦對某中體育活動具有較高興趣,便能夠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參與其中。這就啟發小學體育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特點為基礎,開展分層體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興趣愛好,將其分為籃球小組、乒乓球小組、足球小組、羽毛球小組等,并以此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提升其學習的自信心。與此同時,為提升體育訓練的針對性,教師應當允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以便建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相較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具有更加明顯的優質。此時,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從而有助于自身體育能力的鍛煉與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小學體育教學考核的公平性也應當受到分層教學模式的制約。由于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在某一階段內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應當制定公平、可靠、操作性強的分層考核方式,讓學生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行及時了解。此外,教師還應當讓學生明確考核的目的不在于評判學生的優劣,而是督促學生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并鼓勵學生堅持體育鍛煉,以訓練自身良好的體能素質。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能力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考核表魂,以便每位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進行短跑的成績考核時,教師應當了解男生和女生在體育素質方面的差異,并對女生考核放寬標準;類似地,在進行跳繩的相關考核時,教師應當明確男生在身體柔韌性與協調性方面占有劣勢,因此應當放寬對男生的考核標準。類似的分層考核標準有利于緩解小學生參與體育課程考核的緊張心情,同時有利于其充分發揮自身水平。然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嚴格考核規則,不能投機取巧,以實現考核真正的目的。
教學評價與教學優化是分層教學環節結束后的關鍵步驟。良好的教學評價有助于明確接下來的教學目標,并對教學環節中的不合理之處進行及時調整。例如,在籃球分層教學中,對層次較低的學生的評價以運球、投籃等基本技巧為重點;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則應當對其實戰能力即籃球比賽中的相關技巧進行評價;除此之外,對于更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在實戰運用的基礎上,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當一個階段的分層評價結束后,教師應當以學生的進步情況為基礎,重新規劃學生層次,并適時改進教學內容。這個環節有助于分層教學的不斷優化,并最終實現小學體育分層教學向著更高水平邁進。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模式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為了進一步實踐分析,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不斷制定完善的分層模式,從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