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峰
(河北省大城縣旺村鎮子牙中心小學,河北 大城 065900)
隨著“育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落實,小學數學單純知識教學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本學科,不是培養高精尖的數學人才,而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經歷過程,獲得知識與全人的和諧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白屆總€學生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潛能生的出現及存在,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傷痛,教師要下大力氣轉化這些潛能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數學、學好數學。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潛能生的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小學生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態度,大部分潛能生因為覺得數學枯燥乏味,在學習數學時會比較隨意,在學習過程中一遇到難題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因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也比較落后,從而導致自信心的缺乏,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學什么都學不好,因此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
說到數學教師,很多學生的第一印象都會覺得數學教師大多數都很刻板嚴肅,這樣就造成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距離感。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很少有感情投入,關注的重點往往只在于對知識的講解上。還有少數教師只喜歡數學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造成潛能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心理。再加之本來就比較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觸數學,最終導致學生更難以學好數學。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學習習慣需要學生通過長期的實踐來逐步建立和養成。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習慣的好壞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著巨大影響,學生的學習品質也是由他們的學習習慣所決定的。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以及學習意志不強等問題,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學生更難以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葉瀾教授指出:“教學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特殊共同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氣息,每個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應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特別是精神”。數學教材往往以簡潔、精煉、嚴謹的靜態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改革教材內容,把枯燥的數字和符號變成具有濃郁人文色彩的鮮活內容,讓教材內容更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更容易地快樂地接受知識。如教學 “認識幾分之幾”,教材以簡練的文字呈現了教學內容:“把一個餅平均構成兩塊,每塊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寫作1/3。”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干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充實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巴瑢W們,你們的父母都特別疼愛你們,每到你的生日,父母總是很高興地給你們買很多禮物,慶賀生日。你們想過怎樣給父母過生日嗎?怎樣過呢?”學生紛紛發言,表示父母為家庭辛勤勞動,自己應當理解父母,并為父母慶祝生日。教師適時選取了潛能生王倩同學做例子:“我班的王倩同學,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在母親生日那天,給媽媽買了一個生日蛋糕,送給媽媽一個驚喜。讓爸爸、媽媽很感動,直夸她是個好孩子,過生日時,王倩同學親自把蛋糕平均切成兩塊,一塊送給爸爸,一塊送給了媽媽,請問同學們,爸爸、媽媽各吃了多少?”教師用課件展示每人吃了平均分成的兩塊中的一塊,叫二分之一,寫作1/2。教師再讓王倩同學接著述說那天過生日的情景:“爸爸、媽媽都沒吃蛋糕,而是把蛋糕放回,媽媽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我們每人吃一份。教師再用課件展示切成三塊時的情境,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三分之一,表示為1/3。教師把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同數學知識緊密鏈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感受家庭的溫暖,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增強了對父母的熱愛之情和家庭責任意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枯燥的數學普遍感到厭煩,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活化數學教學,讓學生接受更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習材料,也拉近了學習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學中,我們利用學習材料和所教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認知動機。如在“加減法的一些速算”教學中,教師改變了課本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設計了一個“付整找零”的實際購物場景,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各種不同的“付整找零”的購物情形。由于“付整找零”的事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在課堂中出現使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學習積極性也隨之高漲,在后面的學習中就很順利地完成了生活常識到數學知識的轉化,得出了“一個數加減接近整百、整千……的數,用這個數先加減整百、整千……的數,再減去多加的,加上少加的,或減去少減的,加上多減的”速算方法。這樣,利用多媒體手段形象具體的特點來創設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從而使潛能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并且盡量的為其創造條件使其能夠重復出現,從而使學生形成習慣。對于那些不良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的給予否定,使其出現的機會減少。如培養認真聽課、仔細完成作業、細心檢查作業、認真反思、及時改正錯誤、做好錯題整理等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潛能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細致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既要幫助學生改變對數學學科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潛能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