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平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8450)
心理課有別于其他學科,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性課程,它更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和感受,其主要目的不是傳授多少心理知識,而是在多大程度上正面影響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對學習、生活有更多的正面感受。心理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學生的心理資本和激發其心理潛能,為學生的心理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心理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化,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把電影引入心理課教學,對緩解學生心理壓力、解決部分心理問題有較好的效果。
經過精心選擇,我給學生播放了一部法國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效果很好。觀看前,給學生布置了三個任務:
在觀看過程中把你認為好的臺詞記下來。
思考院長和馬修老師不同的教育方法。
觀看后每人寫一份觀后感。
看完電影后,學生們積極展示自己記錄的經典臺詞,摘錄如下: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永不放棄,總有希望在前面等待;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每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暖、大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學生的觀后感也寫得非常好,一個同學這樣寫道:“看完影片后,我明白了:教育要用心,而不是體罰。在影片中,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馬修老師,他是用心去教育孩子,用愛去感化孩子,一切為孩子著想,這樣的老師才能真正地稱為老師,正是馬修老師的愛,才使皮埃爾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正是馬修老師的愛,才使孩子們改過自新。與馬修老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院長,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他的管理方式就是:犯規,處罰,關禁閉。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達到教育目的,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另一個同學寫得很深刻:“故事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很多,而這些問題制約著孩子們心靈的成長,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有些人之所以邪惡,是因為后天教育的缺失,而這正是社會上致命的問題。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為孩子而改變,沒有什么是改變不了的。”還有一個學生用了幾個排比句,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山院長的殘忍而憤怒;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老師而慶幸;為馬修老師的真誠善良而感動;為貝比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愉” 。
這部片子也給當教師的我們一次深深地觸動:師德。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切勿動不動就責罵學生,要和學生講道理多溝通,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對待學生,要學會理解他們,有一個老師應具備的道德與責任。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為馬修這樣的好老師!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他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讓我們記住一句話“愛,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有了愛才有教育,愛是細雨,能滋潤孩子們干涸的心田;愛是陽光,能溫暖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愛是明燈,能照亮孩子們前進的方向。
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合理運用電影這一高效教學形式,從不同角度和層次深入挖掘這一手段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逐步豐富電影主題活動,一定能達到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