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教學方法。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參與,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總結觀察現象的能力、探究能力,更通過探究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因此備受教師的青睞與推崇。但是,在實際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無從下手,只好一切看其他學生,或聽從老師的安排,或者熱熱鬧鬧一節課,看似學生探究來探究去,可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道學到什么,所以探究式教學運用不得當,常常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有深遠意義。
對于探究式教學法,有些教師不以為然,而有些教師則認為別的什么教法都不好,只有探究式教學法最好。其實,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因為課的內容不同,采用教法就應該不同。那么,探究式教學法究竟要探究些什么?哪些類型的課適合探究式教學法呢?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規律、定理、概念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物理實驗的探索總結,歸納出物理規律,并初步應用于問題的解決中,這類課非常適合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例如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中,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外力、質量的關系、向心力、動量守恒定律等。
有人認為只有實驗可以探究,其實不然,對于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即解決問題所必需的概念和規律后,需要把這些概念、規律重新組合,形成更高層次的規律以解決問題,同時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使已有的概念獲得重構的這類課,最適合采用探究式教學法,例如:超重和失重、機械能守恒定律等。
課本中有大量的文字、圖片、圖像等閱讀材料,通過閱讀,檢索信息、提煉信息、加工信息,體會到知識的關鍵點,這類課也適合探究式教學法。例如:位移與時間的關系、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波的圖像等。
在學完一些知識之后,需要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應用,而且對一些典型的習題需要總結和分析解題的方法,通過探究,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對知識應用的能力及利用物理方法表達的嚴謹性,例如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等。
1.一節課的時間很短,而探究卻要花很長時間,這樣下來一節課解決不了多少問題,教師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課前教師要做好大量準備工作。首先是選擇要探究的內容,探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一節課都在探究,可以選擇一個要素或一個知識點、一個問題進行探究,選擇的問題要避免形式化,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體現教學重難點,還不能過難或過易。教師要研究透教材中潛在的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問題要開闊、新鮮、奇特、循序漸進,要激發學生求知欲。
2.課前要對學生的探究知識準備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對有可能需要用到的舊知識,甚至可以在上課前復習一下,另外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為探究掃清障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探究的欲望,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探究的良好開始。例如,我在上《超重和失重》時,首先放了兩段視頻,一段是“失重狀態下的巨型水滴”,一段是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的一段自拍視頻,這兩段神秘、真實而有趣的鏡頭,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物理情景之中,巨型水滴、筆、本子、DV包的帶子等漂浮著,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想弄清,到底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為什么會出現上面那種情況,接下來學生的情緒飽滿,個個躍躍欲試,達到非常好的激發效果。
以我上的《超重和失重》一課為例,新課教學時,我首先問學生坐電梯的感受(事先叫學生去坐過,并測量一物體的“重”),然后提出問題:“電梯的運動是怎樣的?物體的重是不是增加或減小了?”再問:“物體的重力和什么有關?”學生開始覺得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重力變大和變小,可后來一想,重力G=mg,重力應該沒變,這時再問:“彈簧秤的示數表示什么?”最后再拋出一個問題:“那你認為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能否利用我給你們準備的體重計來設計實驗,根據力和運動的關系驗證你的猜測?”這時學生已經在根據之前坐電梯的感受和已學過的知識分組開始探究之旅。
1.學習知識是要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探究活動要由易到難,逐步加大探究的力度,問題的提出要一步接一步,每一問看似平淡,其實處處精心設計。
2.探究課的特點,就是強調合作、交流探討。合理分工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而且可以節省探究時間,從而提高探究效率,尤其是對比性探究時。如這節課中,三個人一個小組,一個人實驗,一個人觀察讀數,一個人記錄,然后一起列式推導,沒有一個人是閑著的。
3.探究課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不能過細,過細會抑制學生的發散思維,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粗也不行,會導致探究過程亂而無目的性,變成“放羊”,使有的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只好渾水摸魚。啟發到位,學生的探究活動就會活而不亂。
總之,讓探究式教學法更有效,需要更多教師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