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實驗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是新時代環境下教育與技術整合的需求,同時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呈現出語文文本中各個要求,還能實現鍛煉語文基本能力的需求[1]。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語文知識在視頻、圖片、聲音中彰顯出生命的律動。例如,在拼音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教學效果將會大大降低,此時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拼音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抽象的拼音符號變得更加生活、形象,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更是將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變得更加有樂趣,為今后的學生奠定了基礎。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整體來說比較生硬、機械和呆板,這種教學很難吸引到學生,同時也是失去了語文學科所具有特征,更是降低了語文教學的實效。語文是學習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機械生硬和死氣沉沉的教學現狀,還能增加語文教學的活力[2]。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字詞,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被教師回避生字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把具體的漢字通過信息技術設計成動畫,然后靈活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生動形象的動畫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增加教學的趣味,這樣可以讓學生牢牢記住漢字的結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形式,還能提升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循語文知識的特點和教學規律,有效的把信息技術融合到語文教學中。
課堂教學效果基本上都是有教師教的效果和學生學的效果共同決定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該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靈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特征,針對性進行教育,否則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另外,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并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如果針對小學生進行理性說教,那么必定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對語文知識進行加工處理,豐富教學內容,更是拓寬學生的視野,全面從想、觸、聽、視等多個角度出發,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更是讓學生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把深奧、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直觀易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中的運用是希望與學科之間形成有效的融合。所以在運用時必須要做到融合,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實踐和研究。融合的準確意思不是合并、粘合和拼合那么簡單的事,而是把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之間的關鍵性要素進行相應的調整,滿足彼此的需求[3]。也就是說,把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融合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需求,更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另外,融合不是簡單的湊合,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在教學的基礎上,促進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而不是盲目的考慮融合,更不是隨意的拼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根據教學任務,然后根據學生的基本需求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再進行教學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需要注意與信息技術的銜接,意思就是遵循觀念、技術、實踐的落實過程。所以,只有全面掌握信息技術,再把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更好的融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科學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可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比如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等。
由于語文具有特殊的特點,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充分研究語文學科的特點,同時要注意如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融合,其次是課程內容的融合,然后是根據實際情況該如何融合[4]。所以,在融合過程中不能因為教學方式發生變化而導致語文學科發生質變,而是要充分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這樣的有效融合才能最大化發揮出語文教學的價值,更是突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工具和教育環境。信息技術運用的優勢,還需要更多的教師不斷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