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男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影視商業的快速崛起成為一個重要的誘因,極大的沖擊力文學發展的市場,促使了文學產業化發展。根據作家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成為影視市場的一股潮流,因其巨大的商業利益與深厚的市場潛力,加速人們對文藝作品的挖掘,促使小說向影視產品快速轉變,極快的達成經濟效益。面對《陸犯焉識》,第一步就是要根據電影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特征對小說的素材取舍與線索編織進行進一步的創作。將三十多萬字的原作濃縮為聚焦式的僅有兩三萬字的電影劇本,其中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張藝謀對于素材的取舍與編排顯示出一個成熟導演的絕對掌控能力,但也流失了作品中很細節的對人物性格塑造的部分。
電影極度淡化了小說中的時代背景,但開頭時代氣息及其濃郁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將時間確定在了那個年代。文革給人帶來的摧殘集中表現在開頭陸焉識的形象上,粗糙黝黑的皮膚,蒼白的嘴唇,破爛的衣服,骯臟的毛巾,把陸焉識的在改造中經歷留給觀眾去想象。張藝謀在用自己的手法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那段艱難的文革歲月,但作品中張藝謀對小說的歷史背景進行了淡化,表現出了張藝謀對文革那段歷史所采取的寬恕和包容的態度。
電影只截取越獄和出獄兩段,幾乎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家庭中的三個成員陸焉識、馮婉喻、丹丹展開,其他的人物給的鏡頭少之又少。
通過與原著對比發現,小說中所塑造的陸焉識是一個留美博士的形象,長得高達帥氣一頭卷發,會四國語言,會打馬球、板球、網球、彈子、籃球,喜歡古典音樂。在電影中陳道明扮演的陸焉識算是一個帥氣的老頭,在醫生以不太不準的發音說一個法語詞匯時,陸焉識非常標準地讀出了那個發語詞并說出了意思,陸焉識的才華在電影中只體現在了這一點。原著中陸焉識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能就是盲寫,他不愿意讓那些“XXXX信箱背后”的眼睛看到他寫給馮婉喻的信,因此他的每--封信都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馮婉喻收到的,另一個版本是盲寫而成的,不能給其他人看到的。而電影中并沒有提到陸焉識有盲寫的能力,只是在陸焉識給馮婉喻念信的時候,馮婉喻根本看不出那些字,陸焉識告訴他這是摸黑寫的。盲寫和摸黑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盲寫的難度可大多了也就是省略了小說中陸焉識的能力。小說中的陸焉識在出獄回家后,說話還經常結結巴巴,身上的那種老犯人的卑瑣經常展露出來,但是電影中的陸焉識沒有展現出勞改留下的后遺癥。
勞改這一階段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極為重要的,但張藝謀在小說《陸犯焉識》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時將其舍掉,根據自已獨到的審美眼光抓住了小說的核心,然后對其進行重構,從而形成了新的電影文本。同小說《陸犯焉識》相比電影《歸來》則刪去了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只保留了其中愛情的部分,這里是一個較為惋惜的地方,當陸焉識平反回家后代表“組織”的李主任和女兒都不能讓馮婉喻相信眼前的這個人就是陸焉識。當馮婉喻看到陸焉識平反的文件時,她泣不成聲,馮婉喻深愛著陸焉識,卻不認得眼前的這個人就是她朝思暮想的陸焉識。陸焉識深愛著馮婉喻,卻沒有辦法對她表達愛意。失憶的馮婉喻重復著每月五號風雨無阻的到火車站接陸焉識。陸焉識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去喚醒馮婉喻的記憶,為她找他們曾經的照片、為她修鋼琴、為她彈《漁光曲》、為她讀信為她做一切對她恢復記憶有幫助的事。可是馮婉喻的失憶癥沒有絲毫的好轉,歷史對馮婉喻留下的傷痕是她心里無法忘卻又無從記起的失憶,主題《歸來》得到了升華。
馮婉喻始終是為愛在守候的形象,原著中馮婉喻這個人物在最后是得了老年癡呆癥,漸漸地誰也認不出了,但正因為如此她也登上一個嶄新的精神境界。獲得了一個新人格,掙脫了典雅、寧靜、優美,給了她無限自由,使她想說什么說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罵人、打人、掀桌.....最后甚至從羞恥的概念中得到了解放,連衣服也不穿了。是一個放飛自我的“老天使”。而電影中馮婉喻的了“心因性失憶癥”,她能認得女兒,能認得李主任,卻不認識陸焉識。令人痛苦的是,還經常把陸焉識認作曾近傷害過她的方師傅。雖然電影中沒有明說馮婉喻到底有沒有遭到方師傅的侵犯,但只有在馮婉喻想到方師傅的時候才會表現的很激動,好像唯恐觀眾不知道方師傅曾傷害過她。小說中也有一個類似方師傅的人,就是戴同志,馮婉喻為了救陸焉識主動做了戴同志的情婦,但是在馮婉喻以后的生命中她- -次也沒有提起過戴同志,那時候的女人把貞潔看得很重要,她又那么愛陸焉識,所以她只能把這段故事放在心里。電影中的失憶后的馮婉喻是始終一個安靜溫和、堅忍不拔的人,鞏俐演的很好,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出她的眼神很純凈,就像天使一樣。即使女兒做了些傷害陸焉識的事情,讓她無法原諒女兒,她也沒有呵斥女兒,只是再也不肯原諒罷了。后來馮婉喻“心因性失憶癥”越來越嚴重,她還是堅持每個月五號去接陸焉識,風雨無阻。已經被認不出來的陸焉識也一直陪她在車站等“歸來的陸焉識”,組成了電影《歸來》的主題。
張藝謀作為一名男性導演,在導演中明顯顯露出男性的審美傾向,原著中陸焉識有三個孩子,分別是大女兒丹瓊、兒子馮子燁和女兒馮丹玨,原著中三女兒馮丹玨是一名生物學博士,就是因為看了她的科教電影陸焉識才想要越獄的。而電影中只保留有一個女兒丹丹,原先在舞蹈學校跳舞,本來馮婉喻想讓她當科學家的,可是陸焉識支持女兒跳舞,后來當了紡織廠的女工。導演對女兒丹丹這個人物進行了重構,從“生物學博士”到“芭蕾舞女演員”的轉變,顯示了男性審美觀念下對于女性體態美的欣賞,是作品改編中男性審美觀念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