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蕊 導師:崔麗
(河北科技大學新校區,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專利屬于科技本文的一種類別,在翻譯過程中強調信息傳達的準確性。除了一般科技型文本的翻譯要求外,專利翻譯還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有助于提升專利翻譯的效率和質量。
專利中通常會涉及大量的專業詞匯,這些詞匯在漢語和英語中大多有固定的表達方式,在翻譯時必須遵循規范,使用專業名詞。此外,在詞匯的選擇上應盡量做到準確、簡潔,對于一些專業性較高、譯者較為陌生的詞匯需要查閱專業書籍和詞典,同時根據語境和上下文信息明確詞義,保證譯文的準確性。
由于專利屬于科技型文本,其在句式表達上具有一般科技本文的簡潔性和客觀性的特點,在論述方面大多從客觀現象出發,采用陳述或議論句式。為了凸顯出信息的客觀性,在專利翻譯中應盡量使用被動句式、動詞名詞化等翻譯策略,同時還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合理選擇句式,對于一些原文中的長句、難句,可以進行結構上的拆解,通過句子成分分析、邏輯脈絡梳理,明確句意,再根據英語的表達習慣進行翻譯。
專利文本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存在較多的合成詞匯,例如名詞與動詞結合、名詞與形容詞結合、名詞與名詞結合等。通過不同類別詞匯的組合,可以將原本復雜的句式簡潔化、形象化,如:
binding-protein:結合蛋白multiple-input:多重輸入analog-todigital:模擬變數字的
anti-hypertensivetherapy:高血壓治療法
英文專利中的復合詞大多采用直譯的方式,再根據復合詞中中心詞的詞性確定譯文中對應表達的詞性,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信息傳達效果。
此外,對于一些在漢語中沒有對應表達的專業詞匯,也可以采用保留英文原詞,再加注解的方式進行翻譯,例如在一項專利翻譯中,F-box一詞的詞義難以直接從字面上理解,通過查閱資料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植物蛋白。由于在漢語中沒有合適的對應表達,因此可以將其直接翻譯為“F-box蛋白”,再通過注解說明其性質為植物蛋白,便能起到有效的信息傳遞效果。
詞性轉換也是專利翻譯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翻譯技巧,這主要是由于英漢在用詞習慣上有較大的差異。漢語表達中動詞較多,而英語中則習慣用介詞、名詞等代替動詞的功能。為了保證譯文的流暢性,在翻譯過程中進行詞性轉換是必不可少的。
原 文:Genetic optimization of biomass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ates and final yields of sugar release from woody biomass.
譯文:優化生物質的基因對于改善木質生物質釋放糖的速度和產量很有必要。
在這個例句中,英語中的名詞性短語Genetic optimization of biomass被翻譯成了漢語中的動詞“優化生物質的基因”。通過詞性的轉換,譯文在準確傳達原文信息的基礎上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便于讀者理解、掌握內容。
英語的科技類文本為了確保語言的規范性和客觀性,常使用被動語態。與英語不同的是,漢語是以主動語態為主的語言,為了使譯文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特點,在英漢專利翻譯時,常將英語中的被動句轉換為漢語中的主動句,如:
原 文:Fluorescent tags can be detect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r cytometry,and colorimetric dyes can be detected visually or using absorbance spectroscopy.
譯文:利用熒光顯微法或細胞計數法可以檢測熒光標記,通過視覺觀察或吸光度光譜法可以檢測比色燃。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原文中Fluorescent tags can be detected...是一個典型的英語被動句,而在譯文中,該句子則被翻譯為了主動語態的無主句,一方面保留了原文的客觀性,另一方面也使譯文的表達更通順流暢。
英語是一種“葡萄藤式”結構的語言,可以通過從句等形式為主句添加較多的修飾成分。在專利英語中,有時為了準確說明復雜的技術或原理,往往會采用成分繁多、層次復雜的復合機和長難句進行表達。而漢語則屬于“直線型”結構的語言,表達時多用短句,修飾成分的添加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英文專利的翻譯過程中,需要將一些長難句進行結構的拆解和充足。
原文:The novel aspect of this invention is the extraction of the acids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into ethanol,eliminating several purification steps required to separate carboxylic acids without needing to purify succinic acid as an intermediate.
譯文:這種發明十分新奇,它能從發酵液中提取酸類物質,然后轉化成乙醇。乙醇的生產需要純化,且純化過程需要在不必純化作為中間產物的琥珀酸的前提下分離出羥酸,而這種發明減少了幾步純化的步驟。
上述的這個例子中,原句很長,且包含多種句式,若保留其原有格式,將給讀者造成較大的理解難度。為了更有效地傳達信息,可以在翻譯的過程中改變句式和主語,甚至可以調換句子的前后成分,將整個句子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翻譯,以確保譯文的流暢性。
本文對英文專利翻譯過程中的常見技巧進行了總結和歸納。鑒于英漢兩種語言在用詞習慣、句型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專利翻譯過程中需要做好詞性、句型等方面的調整和轉換,以實現源文、譯文的功能對等為最終目標,合理采用上述翻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