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賽賽
(安慶師范大學,安徽 安慶 246133)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下,我國除了要大力的發展社會的政治與經濟,更要在綠色發展觀的理念的指導下建立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雖然近年來對綠色發展觀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其研究應用到實際的發展中也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績,但是,但是隨著我國對綠色發展要求的逐步提高,現有的對綠色發展觀的研究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因此,進一步研究綠色發展觀,大力推動我國的綠色發展,是我們當前應該研究的一個重點課題。
任何一個新事物、新理念的產生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而對于綠色發展觀而言更是如此,筆者認為,針對于我國而言,綠色發展觀提出的背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大步發展的同時,我國乃至世界都面對著不可逾越的困境。資源的不斷開采、大面積的粗放生產。以及自然災害的頻發使得可利用資源越來越少,生態貧困問題日益加重;霧霾天氣的增多、空氣質量的下降使得生態風險逐步加劇;再加之近年來人們對于經濟發展的追求使得大自然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其次,在社會生態問題提出的同時,國家以及人們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逐步增強。國家為了促進各企業、各領域積極推行綠色發展,于1983年將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發展的基本國策,并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到政治、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的內容。
再次,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下,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生產力的推動下,要求我們在生產觀念上由原來的粗放型生產轉為以綠色發展觀為核心的發展方式。與此同時,新的生產技術、新的工藝水平也為綠色發展觀的深入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
由上述可知,在以上幾方面的時代背景下,綠色發展觀已然成為了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同時也為綠色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保證。因此,如何更好的實現綠色發展觀,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應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綠色發展觀的實現路徑:
要想實現走綠色發展觀的道路,其實現方法與路徑有很多,但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轉變國民綠色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在社會、生態環境現實存在問題的當下,政府首先應該承擔推廣以及普及綠色發展觀價值觀念的重要責任,從籌建各項活動、媒體報導等方面來提高全國人民綠色發展觀的意識,樹立國民綠色發展觀對于人類生存以及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政府還需要將我國的綠色發展觀與世界的綠色發展觀在思想上協同起來,讓國民意識到綠色發展觀的發展道路不僅僅是我國國民需要重視的,同時更是全世界人民都在重視的。
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往往是由國家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所以,要想走綠色發展觀的道路,我們的生產方式也必須要以綠色發展為核心。也就是說在實際的綠經濟發展中,我們要始終將綠色能源、資源等綠色因素融入到經濟發展轉變的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生態環境以及資源浪費的困境;也只有將綠色發展觀的理念融入到生產方式的全過程,才能轉變當前粗放的生產方式,進而走向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之上。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倡導全民養成綠色生活方式的方法來提升我國綠色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在人們真正意識到綠色發展觀重要性的同時,更要倡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例如小到倡導節省紙張、大到舉行綠色生活活動,在最大范圍內培養人們的綠色生活習慣,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綠色和諧發展的大中國。
結語:綜上所述,對于綠色發展觀的研究無論是對于解決我國當前生態環境發展的困境而言,還是對于促進我國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中,我們必須牢牢的抓住綠色發展觀的內涵,并結合我國當前生態與經濟發展的現狀,放眼于長遠發展,讓我們新時代的中國逐步的走上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