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武警后勤學院,天津 300309)
為人民服務作為我黨唯一宗旨,是與我黨同時誕生的,并且隨著我黨的發展不斷的走向成熟,貫穿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全過程。
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決定的。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力量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政黨是來自于人民、依靠人民和服務人民。
偉大思想家馬克思早在馬克思早在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就鮮明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列寧也指出作家乃至整個出版事業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而不是少數上層階級。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已經包含了服務人民的思想,但是并沒有將其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唯一宗旨加以闡述。
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早在創立之初就提出“建立工農的革命軍”,《紅四軍司令部布告》以簡潔明快的形式指出:“紅軍宗旨,民權革命”“革命成功,盡在民眾”。隨后毛澤東又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應該是最早見諸于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發表的《為人民服務》這一名篇中。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同志對為人民服務作了高標準的解釋和闡述:“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地。”此后,他又先后對這一概念在多種場合作了進一步地完善。
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為人民服務作為我黨的唯一宗旨首次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必須與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廣泛的聯系。并經常注意鞏固與擴大這種聯系。每一個黨員都必須理解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每一個黨員都必須用心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了解他們的需要,并幫助他們組織起來,為實現他們的需要而斗爭。每一個黨員都必須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同時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眾,啟發與提高人民群眾的黨悟。中國共產黨必須經常警戒自己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性,必須經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內部的尾巴主義、命令主義、官僚主義與軍閥主義等脫離群眾的錯誤傾向。”至此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進行了確認,也表明了我黨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成熟。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黨緊跟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經過不斷的努力,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斷得到了深化與完善。
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誡各級領導:“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而他在后來的南巡講話中再次提到: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衡量各項工作的成績也是以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依據。其中一項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就我黨各項政策落實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來。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續深化我黨這一宗旨。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指出:每個黨員都要牢記,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隨后他又提到黨在任何時候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任何時候黨員不得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服務人民思想,他指出:要堅持群眾路線,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障人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使得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得到全新的升華。他強調: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了更好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還特別強調多方位監督,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脫離人民或凌駕于人民至上,必然會被人民所拋棄。人民軍隊做我黨領導下重要武裝力量,更是服務人員的典型代表。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強調指出:“推進強軍事業,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得到了不斷的豐富與深化,使得我黨能夠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始終將人民利益銘記于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大的時代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