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穎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第三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1100)
通過對幼兒的觀察及談話發現,幼兒對于身邊的環境狀況,是有一定關注程度的,他們從心靈深處體現出對美好大自然、優美人文設施設備的向往和渴望,同時對于處理不當的垃圾、人為造成的污染,表示強烈的呼吁。現代教育心理的研究也深刻揭示了:人的發展與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環境教育的重擔,努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保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環保教育與生活習慣的培養緊密結合,加強對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教育幼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雜物;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說話走路要輕;愛護圖書,愛護玩具;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紙張等好習慣。平時多組織孩子收集廢紙,易拉罐,玻璃瓶,果凍盒等廢舊物品,把它們再生利用,做成各種新穎、有趣、立體、直觀的玩教具,既可以節省材料,又可以較少污染,這些既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是環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們還十分注意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首先,加強師生“五常法”管理,創設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如桌椅、玩具擺放整齊,室內的清潔衛生,做到天天如此,時刻如此,養成保持環境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師們通過講故事、觀看錄像、欣賞圖片、談話討論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相應的環保教育。針對沙塵暴天氣,展開討論“環境被破壞后,對我們人類有哪些影響?”并通過對比,知道良好環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教育幼兒減少廢物垃圾,保護環境整潔。如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及節約用水的方法,培養幼兒用水后關緊龍頭的習慣,知道水來之不易,如果不節約用水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去做、小嘴去說,用自己的行動促進家庭、社區、社會的環保活動。提高他們的環保知識、環保意識、環保行為,還能呼吁更多的人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家園。
為了激發幼兒環保意識,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帶領幼兒去實地調查,當鮮活的社會現象展示給幼兒時,以現場作活動課堂,及時把幼兒看到的一些有害于環境的現象進行現場教育,幼兒就會積極參與感受和體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就會油然而生,從而自覺主動提高環保認識、參與環保行動。例如組織幼兒參觀受到嚴重污染的環境:臭水河邊上垃圾成堆、建筑工地的機器發出刺耳的轟鳴聲;馬路上排出大量的汽車尾氣;車輛冒出濃濃的黑煙;燃燒的小麥秸稈冒出的濃煙;讓幼兒聽馬路上的喧嘩聲、街道上的叫賣聲市場的嘈雜聲等,與朗朗的兒歌聲、優美的音樂聲相比較,通過比較、感受,明白好的聲音叫樂音,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從而了解噪音對人們聽覺和情緒的影響,各個污染的環境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通過觀察,增進幼兒對環境的了解,親身感受到廢氣對空氣的污染和人體的危害。進一步教育幼兒愛護環境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注意引導幼兒把環保意識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如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愛護水資源、愛護環境衛生、拒絕使用一次性物品、不制造噪音、參與環保宣傳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組織幼兒拾落葉、掃垃圾、為花草樹木澆水、整理圖書、玩具等,這也正是他們保護環境的行動體現。
垃圾的處理方法不當,這樣既造成土地污染,又浪費了資源。如果把垃圾進行合理的回收、分類和再利用,不僅可以減輕垃圾處置量,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成本支出。
幼兒園爭取家長的支持,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引導幼兒將垃圾進行合理的分類,將可回收再用的廢紙、易拉罐、包裝盒等收集起來帶到幼兒園,其它再送到垃圾筒。教師組織幼兒把可利用的垃圾作為資源,開展“變廢為寶”活動:(1)作為游戲材料。班級中的各游戲區都需要大量的材料,比如理發店就需要洗發膏、吹風機、護法素、染發劑等,和理發有關的廢舊包裝盒和器材就可以全部得以利用,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的游戲區角,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開展;(2)制作體育活動器械。組織幼兒利用廢舊的材料自己制作活動器械,如把廢紙團成紙球,進行踢球、拋接球、投籃,把紙箱去掉兩頭的蓋子,做成“坦克”滾筒,進行比賽活動,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豐富的環保知識時,才能影響并帶動幼兒開展各種環保活動。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教師能組織幼兒把可利用的垃圾作為資源,開展“變廢為寶”活動,能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不斷豐富自身的環保知識,關心周圍的環保狀況,了解國內外環保動態;另一方面,還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著裝整潔、手臉干凈、物品擺放有序;看見廢物主動撿、看見破壞環境的行為主動管。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應注意利用家長資源。幼兒園適時向家長發放環境教育意見征求信,虛心接受家長的環保建議,并結合植樹節等節日,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進行植樹種草等活動,帶孩子到大自然中游玩,帶領幼兒走入自然、走入社區,在大自然中,我們能看到郁郁蔥蔥的田野,能看到碧波蕩漾的河水,能看見千姿百態的植物,能聽到充滿生命力的小動物的聲音。讓小朋友親自養殖各種動植物,觀察他們的生長過程,感受付出勞動的艱辛,長大后的喜悅心情,從而喚起了他們對保護環境的迫切愿望。而且能養成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識的習慣。幼兒在與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不僅獲得了大量的直接的感性知識,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幼兒在活動中隨時清掃廢物,以此,帶動所有人都愛護環境,保護家園。
隨著一個個場景的觀察,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思索,隨著一個個活動的感悟,把綠色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心中。讓我們全社會共同攜手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綠色的世界!構筑一個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