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誠
(江蘇省淮安電視臺,江蘇 淮安 223001)
新媒體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而發展起來的新型傳播媒介,具有信息載體智能化、傳播渠道實時化以及信息形式多樣化的優勢。網絡信息技術尚未發展起來的時候,電視媒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傳統媒體,也是人民群眾接收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在各種新媒體出現之后,人們可以使用PC或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也正在致力于走向媒體融合的發展道路,以獲取生存與發展,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加快角色轉型。但目前,電視新聞記者角色轉型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及深入研究。
電視媒體在傳統媒體時代下承擔著播報國家大事、國際訪問或交流活動的責任。與此相對應的是,電視新聞記者是報道新聞的主體,直接影響著新聞報道效果,在電視媒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的時候,一些新聞內容甚至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帶給電視新聞記者強烈的職業榮譽感、成就感。因此,有很多電視新聞記者沉浸于這種榮譽感、成就感之中,產生排斥新媒體的心理,不利于角色轉型。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以這些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其靈活性、便捷性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電視媒體中,任何類型的節目,包括娛樂綜藝節目、電視節目、新聞報道節目等,均要經過嚴格的審核之后方可播出,人們可以放心觀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電視媒體在我國逐漸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長期在各種媒體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正是因為如此,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依然過于看重電視媒體的主流媒體地位,忽視了新媒體給電視媒體帶來的影響,給電視媒體的融合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也不利于自身的角色轉型。
信息大爆炸時代下,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受到了更高的重視。只有確保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因此也提高了對新聞消息傳遞速度的要求。獲取第一手資料后,新媒體便可以快速報道,可以滿足人們迅速獲取信息的要求,這也是新媒體深受廣大群眾認可與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媒體通常需要在電視新聞記者采訪工作完成后,整合、編輯采訪內容,并經過排版、審核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發出新聞報道,從而影響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電視媒體對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較慢,是影響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同時,這樣的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也習慣于慢節奏的工作模式,不利于角色轉型。
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應積極加快角色轉型,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電視新聞記者以往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對于提問的問題大多已經知道答案,進行采訪只不過是再次還原已經發生的事件,意義并不大。媒體融合背景下,為實現角色轉型,電視新聞記者首先要創新傳統新聞采訪形式,應找準觀眾的興趣點,并適當放大,讓觀眾帶著疑問去觀看新聞節目。針對戰斗在新聞第一線的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敏銳的眼光,善于抓取關注度較高、可以吸引人眼球的新聞事件,并要摒棄主觀意識,學會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進行采訪,盡可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新聞事件的信息。
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素養普遍較高。信息激增的當今,網絡上的新聞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存在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誤導社會公眾的信息。因此,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具備從海量信息中篩選真實可靠、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并要能夠深入挖掘新聞價值,做到傳遞社會正能量,避免錯誤的新聞報道給人們的價值觀產生誤導,實現新聞報道價值的提高。
只有具備時效性的新聞報道,才是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因此,在搜集新聞素材的時候,電視新聞記者必須“爭分奪秒”,確保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才能吸引、留住更多受眾。媒體融合背景下,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只有推送“第一手”新聞,才能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加快自身角色轉型,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取第一手的新聞資料。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記者排斥新媒體、忽視新媒體以及電視新聞的傳播速度受限,是阻礙電視新聞記者角色轉型的主要因素。媒體融合視野下,電視新聞記者應創新新聞采訪形式、加強自身深入挖掘新聞價值的能力、確保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及電視媒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