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月
(廣西欽州浦北縣北通鎮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廣西 欽州 53532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因為得益于國家整體經濟形勢而發展迅猛,同時安全生產問題也急劇增加。那么,該如何有效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提高鄉鎮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提出綜合監管定義,即綜合監管是指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各級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同級政府單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實施宏觀指導、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概括地說就是對安全生產領域宏觀的、高層面的、全局性的、全方位的、全面性的監管。其功能和內涵是:運籌謀劃、立規執法、導向促進、監督檢查、組織部署、指導協調、宣教培訓、統計分析、調度綜合、通達反饋。堅持行業主管、各司其職;分級負責、屬地監管;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的工作原則,實現指導有思路、監督有力度、協調有權威、檢查有效果的綜合監管工作目標。
目前,制約安全生產的深層次問題還未徹底解決,綜合監管工作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充分認識綜合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精神為契機,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工作。強化綜合監管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重要途徑。強化綜合監管,就是要指導協調監督地方各級單位和相關部門,推動企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突出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點行業重特大事故發生。
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安全生產,一手抓責任落實,通過強化領導、強化力量、強化責任,促進責任制的落實。一是要以領導行為帶動責任落實。主管安全領導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級安全領導組織機構,將責任細化,落實到每個人。二是要發揮職能部門作用監督責任落實。安全監督部門作用發揮得強弱直接影響到安全工作的力度,也影響責任制的落實。要經常深入到基層,發現問題,整改隱患,檢查督促,對存在的問題逐一研究解決,逐一落實。
《安全生產法》已頒布實施,它是關于我國安全生產的一部大法。它明確了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在安全生產上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明確了企業負責人在從業時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工作,從人員、安全設施、勞動保護、隱患整改及承擔的責任及義務,規定了處罰標準。要運用此項法律來做好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加大安全執法力度。要建立強有力的監督監察機制,及時查處和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以保證法律、法規有關安全生產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規定得到貫徹落實,消除事故隱患,真正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重心落實在預防為主的基點上。
由于各種生產方式不同。監管的方式也應有區別,而監管技術也應更高,傳統的安監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復雜的監管形勢,所以監管方式要實現以下轉變:一是要建立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嚴格安全生產市場準人,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二是要建立長效規范化機制。在重特大生產事故發生后或者各級兩會召開期間。政府領導與相關部門表現出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一旦時間已過,安監工作又放松了,形式主義較多。一些地方還停留在應付檢查抓安全、處理事故抓安全和宣傳聲勢抓安全上,既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又不見實際效果。應該監利長效的規范化機制。三是加強企業安全基礎建設。地方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對企業應不僅僅停留在罰款方面,而要多利用一些正向激勵的手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節約有限的監管力量。如我們可以改革工傷保險制度,在企業繳納的保險費中,劃出一定數額的隱患整改資金,以獎代補投向安全生產管理成效顯著或業績突出、歷年來未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以及無事故賠償的小型企業。定向用于小型企業隱患整改費用的補償。
要建立健全鄉鎮、村的安全管理機構,盡快完善機構設置,配備專職人員,保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落實到位。要通過從高校招聘、向社會錄用等形式招聘專業的安全生產監管人員,并定期對安全生產監管人員進行培訓,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提高監管人員能力和素質,打造一支能擔負政府監管職能的安全監管隊伍。另外,還要在鄉鎮企業、各村社中建立起一支安全生產信息員隊伍,配合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做好宣傳教育、隱患排查治理和事故報告等基礎工作。
要建立安全生產例會制度、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事故報告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及處置制度、安全信息及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并層層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同時,要通過定期或不定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發現制度落實不力、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采取措施督促其整改到位,將各項安全生產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管上,我們還需要走很長的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積極總結、改革和創新,也可以合理的借鑒國外政府監管的經驗,以提高監管的效率,最大程度上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