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婷婷
(32079部隊,江蘇 南京 210046)
“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增進亞非歐國家更好的交流和貿易往來,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更加的友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為了促進中國與歐洲、中亞等國家間經濟往來。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經過印度洋到達歐洲。因此,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世界各國和諧發展的橋梁,是促進各國間貿易往來的方式。
政治學中包括國際關系學,國際關系學科屬于基本學科,主要是研究社會、文化與經濟間存在的關系,并從多個角度研究國際間存在的某些現象,如:民族主義和金融貿易等,都能作為國際關系學的研究對象。國際關系理論是為了研究各國間往來規律,通過一定的規則進行解釋。國際關系理論包含自由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和構建主義三個方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越發密切 “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從國際層面上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就是經濟一體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也出現了一些大的變化。尤其在2018年,國際上爆發了金融危機,使世界各國經濟遭受損失,大部分的國家經濟發展停滯,各國間的貿易往來也減少,隨著地區經濟的動蕩,還發生了一些恐怖事件。世界的格局變化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為了推動世界各國間的和諧發展,需要加強各國間經濟的往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間無論是政府間交流還是民間交流都不斷增多,對國際關系提出了幾點要求:和平往來、跨國合作和雙贏。從我國的發展來說,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過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我國在與世界各國交流中,經濟體系更加的開放。我國需要不斷與世界各國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國際關系,推動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其將國際關系進行細分,提出更加創新的國際關系理論。在保證世界各個友好往來的基礎上,使各國間的經貿合作加深,實現各國的共同發展。
2014年11月,總書記在外事會議上提出了“大國外交”的戰略,要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即構建與第一世界美國的新型大國關系;構建第二世界的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第三世界的俄羅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新型國際關系。以此來推動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加強中國在全球政治與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構建與周邊國家的“利益共同體”、塑造與大國之間的“責任共同體”、催生與全球的“命運共同體”,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隨著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外交構想,標志著中國將提出新的全球戰略。具體的“一帶一路”戰略內涵如下:
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有其相似之處,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共同的目標都是各國發展中的首要任務。中國也需要解決國內的諸多問題,一是保障西南、西北邊境的安全,大力發展邊境地區的基礎建設,推動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有利于邊境地區穩定。二是消除我國的過剩產能,依據周邊國家的投資要求,大力投資,實施“走出去”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區域經濟發展屬于一個整體,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是為了與周邊國家合建“經濟走廊”,其包括:中俄蒙經濟走廊,中東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中國的外交策略是一直奉行與鄰國保持良好的關系,致力于與周邊國家一同做好經濟發展,實現中國與鄰國互惠互利的合作。“一帶一路”戰略是為了建設與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在加深與鄰國友好關系的基礎上,推動與中南亞、中亞等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建立。中國通過對外投資,幫助各國進行本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不僅可以實現與周邊各國的互利同贏,還能與歐洲和太平洋地區國家加深合作關系,使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都能開展合作,實現全球合作的構想。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還能使中國更多的參與到國際事務中,而不是像之前一樣被動的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一大內涵就是實現與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建設。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為了更好的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而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主要的目標不僅是實現各國間經濟的共同發展,還能促進與各國文化文明的共同進步,“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古絲綢之路的復興,是要建設全球文明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中經濟合作、經貿往來交流始終的重中之重,通過我國對國際關系理論的創新,使世界各國都能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一帶一路”戰略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為各國一同面對世界經濟挑戰提供平臺。在中國不斷加大對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同時,世界各國的國際關系理論也隨之創新。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理論是實現世界各國經貿發展的基礎,能夠促進各國間貿易融合。
“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擴大中國在地區及世界的影響力,使中國與發展中大國加大雙邊接觸,增加發展中國家間金融合作。這將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中國對于國際間的合作,一直秉承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和思想,一直以國家間互惠互利發展為合作基礎,通過“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融資,為沿線各國帶來基礎建設投資并幫助其建設,給予發展中國家資金上的支持,彌補世界金融體系在亞洲基礎建設投資上的不足。同時,也推動美元霸權下全球金融體系改革。“一帶一路”的建設還能制衡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使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大提升,加快人民幣全球化的進程。“一帶一路”會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影響,有助于提升促進“南南合作”。
“一帶一路”戰略不僅能夠使中國加快改革開放,還能讓中國帶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目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總體的15%左右,在國際經濟領域上中國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可以連接相關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總量能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2/3,這個數字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總之,“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恢復往日的中國,還能為中國未來的經貿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其可以促進中國與歐洲的聯系,推動中國與全球經濟融合,從而實現中國的宏觀經濟目標。
國際關系理論在全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國際關系理論存在不同的認知。但國際關系理論的出發點大致一樣,都是確保國家安全為基礎,進而加大國家間的溝通與合作。“一帶一路”戰略倡導以全人類共同生命安全為基礎,這與傳統的國際關系理論有所不同。通過不斷的實踐可以發現,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以道德為核心的。我國“一帶一路”理念提出,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調查研究發現,截止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倡議已經獲得100多個國家的認可。并且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各國都得到的巨大的收益,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都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在國家經濟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絲綢之路與現代含義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國家關系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通過提倡世界各國加大經貿合作與交流,實現國家經濟上的互利互惠,也使我國不斷形成更加開放的格局,將古代的絲綢之路進行重新定義,實現我國于世界各國的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