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 森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富足,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廣大老年人的熱切愿望和內在需求。臺兒莊區老年大學自2000年成立以來,為全區離退休干部和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化養老平臺,使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提升全區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老年大學如何不斷提升文化養老的引領力、創新力?筆者以為,需要在以下四個堅持上著力:
堅持正確文化導向。老年大學要突出鑄魂立人、堅持政治立校,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開展教學活動,為老年學員提供精神支撐,為全區老年人樹立起正確的文化導向。要堅定不移地在學員中傳播黨的聲音。突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把宣傳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老年大學的首要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辦學全過程,將老年大學建設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陣地。通過開設政治學習課程、輔導報告、專題學習、政策宣講等,在學員中深入組織開展政治學習,多用大眾化語言,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學員心里走,切實增進老同志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要抓好主題實踐活動。針對老年學員黨員多、學習周期長的實際,秉持“黨員在哪里,活動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的原則,設立好老干部黨支部,并積極發揮老年大學黨支部作用,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慶祝活動、主題紀念活動、主題實踐活動,使老年學員在參與過程中既受到主題教育,又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最大程度凝聚學員的正能量,凝聚發展共識。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做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組織引導學員以積極的心態、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思維,正確看待國家發展變化,客觀分析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積極傳播老年大學好聲音,給社會增添正能量,營造健康穩定向上的氛圍。
堅持傳承傳統文化。要深層次挖掘文化資源。臺兒莊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運河文化資源豐富。許多學員是地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還有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文化傳承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因而要充分發揮老年學員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要結合利用臺兒莊紅色資源,把老同志身上匯聚的紅色基因、精神財富繼承好、發揚好,把老同志的紅色優勢弘揚好、堅持好,唱響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要讓文化傳承成為凝聚和激發老年大學創造力的源泉。組織學員積極參與抗戰文化、運河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整理、挖掘,促進其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發揮作用;鼓勵引導學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說百姓話,辦百姓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優良家風,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影響和帶動周圍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共同釋放正能量。要引領傳統文化團體建設。注重引導、支持運河腰鼓、柳琴戲、運河大鼓等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團體建設,培養文藝人才,在重視傳承的基礎上注重創新,不斷開創新的文化形式,積極參與省、市、區組織的各類演出和比賽活動,讓腰鼓、柳琴戲等傳統藝術在老年大學的組織帶動下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堅持先進文化帶動。文化養老、文化惠老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代表著老年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老年大學辦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一要用科學引領日常教學。堅持突出科學健身主題,傳播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廣福壽文化,廣泛組織開展科普講座、報告、科普體驗和宣傳咨詢活動,在學員中大力普及衛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爭取用科學的、健康的、文明的文化影響學員,用學員帶動影響社會上更多老年人,提高廣大老年人的文化素養、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二要精心組織重大文化活動。大型紀念、節慶活動通常帶有宏大的歷史底蘊和濃厚的文化特色,這類活動往往能夠引起社會共鳴。老年大學應周密籌劃,精心組織,通過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如攝影展、書畫展、文化下鄉等,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提升社會影響力。三要發展網絡文化。新媒體具備信息擴散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互動性強等特點,廣大老年學員正逐步成為新媒體使用者,通過組織學員參與遠程教育、網絡互動、網絡文化生活,促進文化交流與共享。學校內部積極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成立官方網站、設立論壇和微信群等形式吸引學員參與網絡互動交流。四要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加大設施投入,就近建設老年大學分校、教學點等,方便廣大老年人就近入學,使老年教育遍地開花。抓好與各方協調,綜合利用區駐地文化廣場、體育館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開展教學和活動,推進文化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學員充分享受文化建設成果,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憧憬。讓老年學員既可更新知識,又可拓寬視野,增進交往,鍛煉身體,提高修養,陶冶情操。
堅持打造文化品牌。要與老年人自身特點結合,彰顯老年大學文化特色。根據老年學員的特點、優勢和需求推進“文化養老”,豐富創新老年大學文化活動內涵、搭建文化惠老載體、匯集文化優勢,積極培育愛黨愛民文化、資政育人文化、學為奉獻文化、健康幸福文化等老年大學特色文化,體現“夕陽紅”特色,在社會上形成老年大學文化品牌。要與區域文化典范融合,彰顯地區文化特色。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具有臺兒莊特色的離退休干部文化活動,注重把握文化養老與臺兒莊區特有的運河文化、紅色教育、古城旅游資源有機結合,組織開展好古城義演、革命故事宣講、文藝展演等,創作出一批老年大學文化精品佳作,講好臺兒莊故事,擦亮老年大學文化養老品牌,不斷豐富老年學員的文化、娛樂生活,爭取讓更多的老年學員得益于“文化養老”,進而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層次。大力建設和諧校園,彰顯老年大學社會價值。倡導向學、向善、向上的和諧校園理念,組織老年學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要從有利于大學教學工作的發展出發,把先進的世界觀、價值觀,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心理理念等,內化為廣大老年學員的文化共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通過志愿服務、文化宣傳等調動學員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更多的老年學員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既體現老年大學的辦學價值,又能贏得更多的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