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瑜
(勝利油田老年服務管理中心勝東第一老年服務管理部,山東 東營 257000)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一)很難對老年人進行思想教育。隨著形勢的改變,一些老員工的思想跟企業現在的形勢統一不起來;一些老員工在退休之后,存在消極的心理,心態不夠平和,具有失落的感覺;一些老員工的思想比較固執,主觀意識太強,看待事情比較片面;還存在一些極少數的員工非常愿意四處打探、散播一些小道上的消息,盡管這些老員工只是退休人員當中的極少數,但是在這些人員的身上出現的問題最多。
(二)退休人員迅速增多,成分復雜。伴隨著進一步的改革,退休人員迅速增多,并具有復雜的成分。到目前為止,企業的離退休人員增長了很多。退休老年人的成分比較復雜,具體來講,從一開始的離休人員,逐步遍及到內退和退休人員;在年齡結構上,下到40歲的內退和病退職工,上到90歲的老前輩;從思想政治素質上來說,思想政治覺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大部分的老前輩能夠堅持思想政治原則,具有堅定的立場,具有優良的傳統。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員不思進取,對自己的要求過于松懈,這些比較復雜的情況,為老年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了困難。
(1)受生產經營狀況的制約。有的單位經濟效益較差,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得不到更好的保障。這樣必然導致退休人員之間相互比較,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現象。(2)思想認識不足。老年工作牽涉的人員較多,協調的難度較大,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有一些部門和單位不熟悉老年工作,沒有意識到老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時候,老年部門較難協調工作。(3)受企業行業特性的制約。職工來自全國的各個地方,受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身體、年齡、閱歷、職業等原因的制約,退休人員的成分比較的復雜。(4)受改革政策不配套的制約。伴隨著在企業實施裁員分流,競爭上崗,以及改制重組等措施,有很多的員工提前辦理了內退,加入到老年人的行列當中,導致了老年人的迅速增多。
老年工作要想做得好,不斷地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是前提條件,應當不斷地建全各種制度,創建跟企業相適應的管理制度,不斷地完善老年工作的監督制度、預警制度和激勵制度,為老年人服務的人員應當不斷地接受教育和培訓。企業本著加強管理、規范管理的原則,自上而下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成立老年工作委員會,并明確一名副書記分管老年工作,同事為確保親情服務工作長效有序地開展,相繼出臺了相關制度和規定,如《思想動態分析制度》、《走訪慰問制度》、《親情服務創新考核機制》等,為親情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實時地監管老年工作方面的人員配備情況、機構設立情況等,嚴格批評沒有按照相關標準實施的單位,并責令改正,把老年工作歸入單位進行考核的一項內容。
對老年人服務的工作人員引起重視,從教育和培訓上,都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為老年人服務人員的福利待遇和崗位補助,使工作人員的薪酬得到提高,轉變傳統意義上對老年工作不夠重視的思想。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創建目標的責任制度、組織培訓班等,使得每個領導同志能夠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大力地支持老年工作。制訂措施人性化。要本著“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的工作理念,奉行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逢年過節必訪、老同志患病必訪、鄰里發生糾紛必訪、老人病故必訪、家中遇到不幸必訪、生活遇到困難必訪。上門服務零距離。采用貼近式“零距離”服務老年群體方式,與離退休職工之間織起了“知心網”,搭建“連心橋”,建立起服務老年群體的有效平臺,增強了親情服務的實效性。解決問題實際化。針對異地離退休黨員職工存在的看病陪床難、醫藥費報銷難、節日物資發放難等實際困難和問題,有關部門把親情服務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制訂出了切實可行的操作辦法,為老同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同時通過設立網上領導信箱和老年“民情熱線”等形式,暢通老年群體表達意見的“綠色通道”,不斷拓寬幫助老同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和困難的渠道。
在實行各種改革的政策之后,應當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的配套策略,以保證老年人享受到實實在在好處,使老年人這種弱勢人群得到關注。在各種改革政策被得以制定的時候,應當對退休人員的生活情況和自身利益有一個全面的考慮,對退休人員的承受力與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兼顧。應當根據老年人的特性,使服務的內容不斷地豐富,不斷地拓寬服務思路,全心全意地為老年人服務,使服務工作向親情化、細致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為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做貢獻。比如:為充分調動離退休黨員的積極性,老年綜合管理中心管理九站推行“三自”管理模式,讓非在職人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為老黨員發揮余熱提供平臺。成立了親情“理事會”,“理事會”由各活動室離退休黨員干部組成,主要職責是協助和代為事主操辦親情事,做好服務,為職工排憂解難。由身體好、責任心強的老黨員組建成立“敬老助老服務隊”,實行“劃片、建冊、結對”的管理辦法,自備維修工具,為那些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同志提供水電氣維修、家庭衛生等服務,每年上門服務100多人次。成立親情關愛上門服務小組和協解人員自我管理小組。針空巢老人多的實際,在非在職人員中成立了親情關愛上門服務小組,對空巢老人進行親情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根據居住區域設立管理區,以單元樓為單位成立了管理小組,采取協解人員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鼓勵協解人員直接介入再就業管理工作。“三自”管理模式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離退休黨員參與管理和服務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