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江西省新余一中,江西 新余 338000)
開展素質教育,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及教學方式,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地理知識,以致學生認為地理課堂枯燥無味,進行教學方法創新,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與趣味性,從而能夠主動學習地理,是進行教學方法創新的目標與方向。在教學方法創新的過程中,要將與之相關的各種因素考慮進來,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的關聯,并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如果秉持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則容易造成學生的倦怠心理,將地理學習看作繁重的任務,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更新教學觀念,要通過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主動探究地理知識,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建立信心,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現在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各個行業也因信息技術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地理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在地理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促進地理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地理的學科知識包羅萬象,其覆蓋面非常廣,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對語言無法具體描述的現象產生直觀認識,對于抽象的理論建立準確的認知[2]。
地理學科中含有大量的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地理中的抽象理論更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掌握。所以,地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同時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如此才是實現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地理知識應用能力有助于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地理的重要性與實用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時應注重發展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身技能,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3]。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這一點,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應試教學方式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十分不利,灌輸式教學抑制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想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要立足地理學科特點,幫助學生建立初中地理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從整體把握地理知識結構,建立地理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地理知識點融會貫通,讓學生認識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把地理和生活相結合,讓地理知識變得生動而有趣,吸引學生投入地理學習[4]。
課堂導入和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的同時,要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通過生動趣味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愉快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講授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內容時,可以用視頻進行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期待與好奇,同時能夠迅速把握課堂重點,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抽象的地理理論,可以借助視頻進行演示,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直觀印象,便于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從而使得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豐富的教學手段有助實現教學方法創新,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營造出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地理教學更加高效。
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是要讓學生跳出固有的學習模式,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學習,從而能夠拓寬視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開展地理學科中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發現值得研究的課題,讓學生就相應的課題進行自主研究,能夠讓學生在研究中深化對地理知識的認識,總結學科規律,并能夠在查閱資料和搜索信息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進行自主探究,可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進行高效學習。
進行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的學科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在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例如,在地理學習中用到的讀圖能力可為學生的生活提供極大幫助,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更能讓學生以地理的視角看問題,促進地理思維的形成。再比如“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跨文化意識,將地理知識應用于現實交際,拓寬地理知識的應用范圍[5]。
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實現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初中地理學習可讓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地理學習更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收獲愉快的學習過程。信息技術的使用可幫助教師減小教學壓力,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地理教學方法,增強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能夠讓學生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發揮地理知識在理論學習和現實實踐中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