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華
(江西省崇仁縣巴山鎮第二小學,江西 撫州 344200)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力和管理能力都比較差,在語文課堂中不能集中精力聽講。以往死板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相反還會產生不好的效果,甚至會加重學生厭煩及逆反心理。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學習的方式尤為重要,好的學習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師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課堂學習中,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并針對學生們的種種問題,絞盡腦汁提出了各種方法。特別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出了種種教學策略,讓學生課堂中的興趣之花綻放,以實現寓教于樂。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育是一國之重,而語文教學是課堂教育之中的關鍵。現在就我們語文教學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幾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進行簡單的闡述,以供探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為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適當的在教學環節中加入互動小游戲。豐富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1]。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引進新鮮的更豐富的元素。比如,在枯燥的拼音學習中,老師可以把課堂教學融入互動小游戲,可以把拼音字母編成朗朗上口,簡單容易記憶的兒歌,把教學過程變成做游戲,讓孩子們在蹦蹦跳跳的快樂游戲過程中,掌握拼音知識。老師在整個過程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調動起孩子們主動記憶的興趣,讓孩子們開開心心的把知識學到手。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就是把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整個過程以老師的說教為主,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們被動接受,效果很不理想。為了讓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亮點,為了讓學生們學習更主動,并且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穿插更形象的圖片,更豐富的視頻,更生動的音頻等等,以吸引學生們的眼球[2]。
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對一切充滿了好奇,這個時候孩子的熱情是很容易被激發的。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是很容易被啟發的。老師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年齡情況,根據這個時期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剛探出頭觀望世界的雛鳥,對色彩鮮艷,據有真實感的畫面和實物,更有感觸。相比蒼白無趣的語言或板書,視頻、音頻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中,如果穿插一段和課文相關的視頻,學生們對課文的記憶就會比較深刻。孩子們對生動的聲音和有趣的畫面更感興趣,所以老師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跟隨時代潮流,借助身邊的現代化技術來輔助教學,教學不是目的,學到才是目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往學生只要做聽眾聽老師講解課本知識就可以,這樣的教學結果就是老師單方面的傳輸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雖然也是在教和學,可是最終課堂效果并不能盡如人意。隨著各科教學模式的不斷變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和老師一樣都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老師在課堂中應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
打破原來的僅僅依靠老師去單方面傳輸的教學模式,課堂中老師應該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與度。把教的過程變成教與學的互動,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多樣的互動環節,本著公平、平等原則給予每個同學互動的機會。比如,把語文課文中的知識點拿出來,大家共同探討,可以是師生互動,也可以在學生中建立互動小組。互動過程中,可以互相檢查,互相發表看法,并互相探討,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啟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起活躍的課堂氣氛,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舉一反三,深入思考、大膽質疑。讓學生自己去做課堂的主體,主動去研究,去探討,去思考,去學習。
作為老師,應該在上課前備好每一堂課,并認真做好每一次教學準備,武裝學生之前先要武裝自己。如果老師萎靡不振,學生就談不上熱情,更不會對課堂感興趣。一位熱情飽滿的老師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重點就在情感,情緒飽滿的老師能夠營造激情的氛圍,更能帶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就是把老師的理念和激情傳輸給學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一樣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學生,可以說老師就是學生學習的標桿。為了讓語文課堂更精彩,更好的寓教于樂,老師們保持飽滿的激情是非常重要的。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言“快樂學習能使學生自學不輟,并得到精神滿足”,由此可見,寓教于樂的教育模式能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只是教,而是讓學生最終能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讓孩子們感興趣的主動學習。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主導營造的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而興趣又能夠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更主動的學習。最終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達到提升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的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