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昕
(長治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前言: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促使以微博、微信為主導的新興傳播媒介不斷涌現,極大程度擴展了當前大學生信息接收渠道,使學生思想、行為及認知水平受信息影響顯著。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全體中傳播速率,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學生樹立起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及社會觀中積極作用,學校及相關教師需認清“微”時代特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興信息傳播平臺,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注度。
以微博、微信為主的“微”技術融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微”技術以智能手機、計算機、多功能攝像機等設備為主體,對圖、文、聲、像等不同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將其應用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可豐富馬克思主義思想形式,使大學生更易接受[1];第二,“微”時代具有公開、透明、即時等特征,各類信息相互雜糅在一起,極大程度提升了信息環境復雜性,使利用“微”技術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更加迫切。
在“微”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屬于主體與客體之間信息交流互動的過程,大大擴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覆蓋面。在選擇“微”環境傳播主體時,需確保傳播主體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能力,將馬克思主義重要思想以簡短信息、多樣形式等方式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同時,要求出傳播主體能夠概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通過理論根本規范大學生行為及意識。
“微”平臺信息傳播內容多樣、傳播渠道復雜,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在大學生面前,對學生思想及行為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為確保“微”平臺能夠在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傳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應要求“微”平臺具有一定的輿論控制能力,及時捕捉社會熱點話題,辨析信息真假,確保輿論走向正確、客觀。同時,在將“微”平臺應用在馬克思主義傳播期間,傳播主體需建立起應急控制手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原則分析事件發展走向,對大學生輿論進行積極正向引導,切實提升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精神的認知度。
就目前來看,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普及,其所具備的內容簡練、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等特征深受學生喜愛。因此為確保“微”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有效傳播,需結合馬克思主義原則,全面總結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將馬克思價值觀以通俗、適宜的內容發布在微博微信中,使大學生更加便捷的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2]。同時,傳播主體需認清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大學生思想特征的關聯性,盡量選取符合大學生興趣及學習需求的傳播內容,使大學生更好投身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中去。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為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話語環境,搭建起供學生共同學習及探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網絡平臺,確保馬克思在“微”平臺的幫助下,更易被學生接收。
在“微”時代下,新媒體所具備的技術優勢使馬克思主義與新媒介形式進行了有機融合,確保各媒體之間資源的共享,為擴寬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中的傳播途徑奠定了堅實基礎。將“微”平臺應該用在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需將傳播形式轉變為需學生易接收、易理解的形態。一方面,以圖像、圖片等更加直觀的形式為主,傳播馬克思主義精神,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教學新手段,切實激發出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做好網絡資源的挖掘工作,結合馬克思主義傳播目標及條件,提升傳播形式的時代感,傳播內容的時效性。注重于大學生之間的深入溝通,認清大學生思想動態、學習需求等,確保馬克思傳播形式更加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為大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通過開放評論等形式,認清大學生思想動態,并以馬克思主義原則對學生思想進行不斷調整。
加強“微”時代馬克思主義輿論管理,始終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及科學發展觀,構建“微”平臺網絡輿情監管機制,對學生錯誤輿論走向進行引導[3]。注重“微”時代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中傳播的主職責劃分,建立健全以“微”平臺管理工作為主的組織機構,切實提升各高校在管理新媒體及網絡輿論走向等方面的綜合水平。以網絡輿情為重點,加強與網絡輿情相關的信息收集及梳理工作,切實提升傳播主體在發展及控制不當輿論走向等方面能力。充分發揮出黨組織在馬克思主義有效傳播工作中的引導作用,細致分析網絡輿論問題,結合馬克思主義原則及思想精髓,制定出更加專項科學的輿論控制方案,更好降低網絡輿論對大學生行為及意識造成的不利影響,確保“微”時代在加快馬克思主義傳播速率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總結:總而言之,黨的十九大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巨大凝聚力社會建設意識,需全體人民在思想及行動上很緊密團結在一起。大學生作為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應將馬克思主義深入貫徹到學生日常教育中,借助微博、微信信息傳播渠道,激發出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參與積極性。